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胡惠春與其藏品

敏求精舍・引領收藏半世紀

文∣熊宜敬 圖/攝影∣香港藝術館、本刊資料室

一九四九年國共分治以後,由於政治體制的關係,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分別在台灣、香港形成兩大發展脈絡。一是諸多文人、學者、書畫家跟隨國民政府赴台,一方面在教育體系上傳承了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學習基礎,一方面藝文雅集的興盛,也使社會風尚在人文素養上得以維持不墜。另一脈絡,則是許多民國時期的實業家、收藏家、古董商以地利之便移居香港,一方面香港當時仍在英國轄下,社會秩序較為穩定,另一方面香港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商業機制相對成熟,因此在事業的延續上確實較為妥當,也因為這些實業家、收藏家和古董商藝術文化素養較高,使香港在藝術文物收藏領域領先了一九五○年之後的華人世界。於是,台灣、香港兩地,在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薪傳的道路上,建構出殊途同歸的發展脈絡。

香港在英國統治下早已形成具國際性的都會形態,在繁忙而自由的商業社會中,藝術文物收藏的風氣因承襲了上海流風而發展極早。一九六○年以收藏家為骨幹的「敏求精舍」、一九七四年具學術研究性質的「東方陶瓷學會」、一九七九年以古董商為主的「求知雅集」先後成立,標記著香港藝術文物收藏的深厚基礎與實力。

台灣則於一九七九年始有「中華文物學會」的成立。一九九二年,台灣企業收藏家以「敏求精舍」為範式,組織了「清翫雅集」;一九九九年,台灣幾家重要古董商又以「求知雅集」為模式成立了「聚英雅集」(目前已休會),可以說台灣藝術文物收藏環境的發展,是循著香港模式為依歸。

 
全文請見《大觀》2010年9月號第1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