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黃慎 麻姑獻壽圖 揚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揚州八怪」書畫精品展
文∣顧 娟 圖/攝影∣揚州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

清代揚州,商業繁榮,官吏崇文,鹽商養士,有「天下名士,半在維揚」之說。其中,「揚州八怪」是最具影響的一個書畫家群體。「揚州八怪」諸人多出身貧寒,命運多舛,他們瞭解民間疾苦,對炎涼世態深有體會,為此形成了孤傲不羈的個性,常常藉書畫抒發心中不平之氣。其藝術疏離於主流的審美趣味,風格怪誕狂放,隱含著對個性解放的精神追求,雖稱為怪,實則為新。「揚州八怪」強烈的藝術個性和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令彼時畫壇發蒙振聵,並對後世繪畫產生了重要影響。
「風物淮南第一州」的揚州和「蕃舶湊集之所」的廣州,同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自古以來商貿繁盛,兩地藝術蓬勃發展,「揚州畫派」也在嶺南畫壇留下諸多印跡。揚州畫派的一些畫家比較深地影響到了嶺南畫壇,尤其是黃慎和華嵒,他們對嶺南地區的人物畫和花鳥畫影響深遠。
本次展覽共展出「揚州八怪」十五位書畫家作品九十四件(套),其中,廣州藝術博物院以精品冊頁為主,而揚州博物館則以卷軸居多,題材包含書法、人物、山水、花鳥畫等,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領略「揚州八怪」不拘繩墨、領異標新的高超造詣和深遠意境。
鄭燮、高鳳翰、李鱓都曾出任知縣,又先後遭遇貶官或辭官的經歷,性情耿直, 猶如石之堅貞,往來之間可見深厚情誼。鄭板橋在山東朝城任上,畫了三塊大臥石,分別寄給他的「三石友」:高鳳翰、圖清格、李鱓。然後又在縣衙牆壁上畫了一塊臥石,以象徵其在朝城無為而治,實行「臥而理之」。題跋曰:「今日畫石三幅:一幅寄膠州高鳳翰西園氏,一幅寄燕京圖清格牧山氏,一幅寄江南李鱓復堂氏。三人者,予石友也。昔人謂石可轉而心不可轉,試問畫中之石尚可轉乎?千里寄畫,吾之心與石俱往矣。是日在朝城縣,畫畢尚有餘墨,遂塗於縣壁,作臥石一塊。朝城訟簡刑輕,臥而理之之妙,故寫此以示意。三君子聞之,亦知吾為吏之樂,不苦也」。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1732)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對今天仍有借鑑意義。此次展出的〈柱石圖〉,畫面上一柱巨石清瘦挺拔、頂天立地,宛如一曲正氣之歌。雖無題詩,但南京博物院所藏〈柱石圖〉題詩曰:「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可看出柱石比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已賦予人格化的內涵,同樣寄託著不流於俗、潔身自好的人格追求。
高鳳翰(1683〜1749),字西園,號南村,晚號南阜老人,山東膠州(今膠縣)人,雍正五年(1727)舉孝友端方,曾官泰州鹽分司,後遭誣被訟去官。後久寓揚州,與金農、鄭燮、高翔、李方膺、邊壽民等相投契。乾隆二年(1737)五十五歲右臂病廢,更號「後尚左生」,改以左手作書畫。繪畫以山水、花卉為主,早年偏於工細,晚年多作寫意,闊略豪縱,蒼勁老辣,山水尤以氣勝,不拘於法。畫花鳥喜用強烈對比的色調來突出畫面,筆墨淹潤,敷色鮮麗。精篆刻,著有《硯史》、《南阜山人全集》。〈石交墨戲圖〉中五石以焦墨渴筆揮寫,造型各異,配以錯落有致的題跋,與石神交,情趣盎然。五石畫法各具特色。分別題曰:「臥龍印跡」、「石尚父」、「小鶴臺」、「臥虯蛻」、「佛手石禪」、「駢拇枝指」。石上款
識:「臥龍印跡(篆書),南村題」。楷書「小鶴臺」;隸書「遇爾溷中,忽□刮目,堂阜釋囚,三釁三沐,是宜號為石尚父,而錫寵,命以洗其辱者也。石司命擬撰」。石上款識:「石尚父(隸書)、刻錫命處(楷書)雍正癸丑獲於皖上學圃(行草)」。畫上又有行書「臥虯蛻」、隸書「佛手石禪」;石上款識:「駢拇枝指行草」;款識「雍正癸丑石道人戲圖,並書五石款識,依原樣減小。翰」。鈐印「高鳳翰」(朱文)、「西鳳居士」(白文)。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1年06月號第14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