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清 弘仁 松巖蕭寺圖 香港藝術館至樂樓藏品
 
二○一九.香港藝術館重開
文∣香港藝術館 圖/攝影∣香港藝術館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組


二○一八年是香港藝術館碩果纍纍的一年,館方相繼獲得兩批舉足輕重的捐贈:至樂樓及吳冠中(1919∼2010)藏品。

至樂樓是香港三大重要古書畫收藏之一(其餘兩大收藏為虛白齋和北山堂),藏品以明、清兩朝為主,並跨越至廿世紀。至樂樓主人何耀光(1907∼2006)早年於香港創立福利建築公司,積極參與公共建設工程。他除了是一位企業家,亦是一位熱心公益的社會慈善家,對中國傳統道德和文化深深信守和實行。何耀光同時又是一位書畫收藏家,自小便對書畫產生興趣,並於一九五○年代開始收藏中國書畫,收藏齋名為「至樂樓」。至樂樓以「先人品後藝事」作為收藏的先決條件,其中又以明遺民的作品為最重要和最具特色,在全球的中國古代書畫收藏中可說是獨一無二。

至樂樓將這批為數達三百五十五件的藏品慷慨無私捐贈予香港藝術館,此舉不但承傳了何耀光先生保護和弘揚國粹的初心,亦體現了他的高尚情操。為此,香港藝術館決定設立一個永久的「至樂樓藏中國書畫館」,長期展出藏品。今年十一月,藝術館維修重開,首個展覽是「眾樂樂—至樂樓藏品選」,重點介紹至樂樓的藏品特色。

是次展覽內容將分為「畫派紛陳—明至清」、「清風高節—明遺民」和「南隅寄情—二十世紀」三部分,並分兩期展出精選作品共約七十項,包括「明四家」的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和唐寅(1470∼1523),明代後期董其昌(1555∼1636)的松江畫派,明遺民鄺露(1604∼1650)、陳子壯(1597∼1647)、黃道周(1585∼1646)等,清初「四王」的王時敏(1592∼1680)、王翬(1632∼1717),「四僧」的弘仁(1610∼1664)、八大山人(1626∼1705)、石濤(1642∼1707)以及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如羅聘(1733∼1799)等一眾書畫名家的作品,反映至樂樓藏品的豐富和獨特性。

沈周是明代蘇州畫家,一生隱居,未應科舉,以讀書作畫為樂。此幅《錢童讀書圖》(1483)(圖一)即以讀書為主題,畫採元代書齋山水類型,書齋占畫幅前方主要位置,兩側樹木環抱,後方則設有主山,畫中主角錢童子正在書齋中讀書。據沈周題識,此子年方十一,已可背誦《孟子》。

沈周繼承家學,精研「元四家」法,兼參用浙派畫法,在元明之際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吳門畫派宗師,學生有文徵明、唐寅等。沈周四十歲前多作盈尺小景,用筆縝密,世稱「細沈」;四十歲後拓為大幅,筆墨豪放,稱為「粗沈」,此畫以粗筆渴墨寫就,屬其晚年寫意畫風。李研山(1898∼1961)嘗言「在嶺南所見沈周山水軸,以此為甲」。李研山是香港一位著名的中國畫家,且深諳鑑定之道,至樂樓所弆藏者十有八九皆經其品定。明代另一位畫家藍瑛(1585∼約1664)出身寒微,早年從民間畫師學繪畫,終生為職業畫師。他的《山水》十二屏(1650)(圖二)是其六十五歲時所繪,主要是追摹唐、宋、元諸家筆意,屬其晚年高峰之作。如第一屏《桃源春曉》是仿元代畫家趙孟頫(1254∼1322)的青綠山水;第四屏《林壑泉聲》是摹元代黃公望(1269∼1354)的畫法。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108年11月號第12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