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周鎬 巖泉松風圖
 
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開幕報導
文∣李思潔 圖/攝影∣大觀藝術空間


大觀藝術空間年度展覽「京口風流—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於八月廿四日開展,石允文教授為知名企業家、收藏家,慷慨地以自己的藏品舉行非營利展覽以及學術座談,落實企業家取之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公益精神。開幕當天邀請收藏家石允文先生、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何炎泉博士及劉宇珍博士三位一同座談,詳述京江畫壇的重要性與可能性。

今年以京江畫派為主題,展出廿餘件作品。作為晚清最後一個山水畫派,京江畫派以表現京口地貌的寫實風格,而於晚清山水畫壇占有一席之地。展品以京江四代畫人為主軸,第一代畫人蔡嘉,雖是鎮江人但主要活動於揚州,可見此時期的鎮江藝術市場尚未成熟。另一方面,由蔡嘉的作品〈夏雲奇峰圖〉中明顯的四王風格,卻引人反思當時揚州市場的真實情況。眾所周知揚州八怪之名,但若當時市場皆是以此為流行,蔡嘉於揚州鬻畫應該也會追隨其中,而不做四王風格。

京江風格的興起,可以由王文治歸里作一起點。王文治工詩文、善書法,其書法風格取董其昌尖細,取當時另一名家劉墉並稱而有「淡墨探花」之稱。何炎泉以「潘王合璧」為題,論述京江畫派風格與當時流行的四王不同之處。以王文治書風為例,其字於視覺感受上特別尖細,其細處如拉絲,若是純以中鋒用筆,其線條很難如此纖細。何炎泉指出,王文治的書法在於以「中鋒側使」之道用筆,他並以數張大圖,讓觀眾可以明顯看出此法所營造出的墨色變化。「中鋒側使」並非王文治的獨創,在董其昌、趙孟頫等前輩的書法中,便已利用此法變化線條。而在潘恭壽的作品〈蓮塘鶺鴒圖〉中,由其花瓣、葉子的翻轉等處,皆可看出其畫家使用側鋒所表現出來的靈動線條。潘恭壽曾言自己授業於王文治十餘年,何炎泉認為,王文治所傳授的應是於用筆一道上的體會。而中鋒側使的畫面風格,也與當時四王後人專用中鋒所繪的畫面不同,乾淨而富有變化的線條,相較四王後人作品的凝重遲滯,讓觀者覺得耳目一新。

劉宇珍則以「已知與未知的京江畫派」為題,鎮江由於地處運河的樞紐,為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是漕運的重要之地。它的沒落或許也和一八四○、五○年代相繼為鴉片戰爭以及太平天國占領鎮江一帶,造成此地經濟衰退相關。京江畫派在王文治「與其偽宋元,毋寧真明賢」的提倡下,開始了對吳派的學習。在京江畫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對於吳門前輩筆法的運用;但他們作品中「望之瞭然」的構圖,又與吳門大不相同。以代表人張崟的作品為例,其筆法上極似沈周,但是在畫面上的雲煙表現,卻無法以吳派風格來作解釋。張崟所作〈黃葉山房圖〉,畫面構圖並不複雜,但是畫家運用樹林間的不同樹種等等細節,營造出豐富層次的深邃感。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108年09月號第12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