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紅地印金儀式用裙布 / 明黃地五彩雲紋藏式袍

故宮南院織品展呈現東亞織品文化

文∣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現代人多已不需俯首於機杼之前,織物變成大眾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材質。古代亞洲,即便是裁製前的布料,多能藉由紡製、染織或紋飾,如同解碼般,識別出它們所隱含的文化、宗教、性別甚或是職業等信息。更有趣的是,古代的時尚傳播遠比今日想像中的更為快速。中國曾以織造光亮絲綢聞名,舉世無雙的絲織品質是東亞文明的象徵;南亞印度則生產出獨冠寰宇的繪染棉布,進而促使了世界性的棉紡織革命。這些跨越地域掀起的風潮,帶動的當然不只是商機,更是文化的影響力。在太平洋及印度洋間綿延數千里的萬島之國—印尼,便處處可見來自四方的文化在其間匯聚、流轉,並於時機來臨時再次發散出去。

展覽以故宮院藏亞洲織品服飾,包括中國、日本等東亞文化圈;以及印度、印尼等南亞、東南亞文化圈的織物,規劃三個單元,介紹不同文化圈的織物及服飾特色,並進一步探討貿易交流下織物的跨域交流與想像。教育推廣區域展出「華布—亞洲織物常見的裝飾技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織物技法。

華夏大陸長期發展出栽桑養蠶的農業經濟,成功將野蠶馴化為家蠶,獨到的抽絲與織造技術,孕育了璀璨的絲綢文明。隨著工藝技術的發展,如織錦、妝花緞等絲綢織物不僅是宮廷與上流社會的服飾用料,更長期影響鄰近的東亞其他地區。如西藏地區使用龍紋及如意雲紋;日本傳統和服中著名的西陣織與友禪染,其中牡丹、獅子及龜甲紋等吉祥意涵幾乎成為共通的紋飾語言。

自古以來,中國以絲綢貿易聞名,橫斷中亞聯結到西亞及歐洲的道路稱為路。〈明黃地五彩雲紋藏式袍〉由五彩妝花緞料織出如意雲紋,兩肩飾火珠紋,下襬彷彿可見海水江崖紋的頂端浪花部分,顯示紋飾大半部被裁切掉了。袍服型式,對襟、窄袖,兩側及後中開衩,為典型藏式袍服。

南亞豐饒的土地,孕育出色彩濃郁的印度文明。印度的染織工藝尤為精湛,繪染技法靈活自如,運用天然媒染劑及蠟防染技法,可染出層次豐富、多彩鮮豔的輕薄布料。大航海時代,葡萄牙商船為尋求胡椒與香料破浪而至,印度的織物曾被視為珍稀的禮物帶回歐洲。十七世紀後,較晚進入亞洲市場的英屬東印度公司,則將目光轉向歐洲無法染製出的躍動色彩—印度繪染棉布,銷往歐洲市場之路,意外掀起前所未有的熱潮與革命。

萬島之國印尼, 最具特色的傳統服飾是蠟染裙布( k a i npanjang)及筒裙(sarong),不論在布料材質、工藝應用及圖紋設計上皆表現出各地風格特色。印尼、爪哇等島嶼地區,織品圖紋設計主要取材自然環境,山型紋、動物紋、人型紋及船型紋等多用於儀式祭典,透過這些紋飾傳達多元的文化意涵。印度手工繪染布(kalamkari),包含手繪及押印兩種技法,主要產於科羅曼德沿岸地區。〈白地花卉紋繪染棉布〉以天然染料染出紅、藍色,再藉由媒染劑的調整做出豐富的深淺層次,具有歐式風格的花卉圖案,應是為外銷歐洲市場所製作的帕稜布(Palampore),多用於床罩或寢具等家具掛飾。

南亞民族服飾紗麗(sari),是一幅長約五公尺以上的長布。〈紫地草履蟲紋織金錦紗麗〉以緯線織金構成卷葉菱格紋,格內飾以花朵草履蟲紋飾,紗麗的邊飾首面(pallu)大面積織金紋飾,極其眩目華麗。

 
全文請見《大觀》109年04月號第12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