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寫黃硯旅詩意冊 第十五開

明月清風・畫意悠悠

文∣李思潔 圖/攝影∣香港藝術館

至樂樓主人何耀光的收藏中,最為精緻的是明末清初的遺民畫家作品。這部分量多且精,囿於篇幅,特別介紹兩組何耀光極為鍾愛的作品。

由於他鑑賞的原則取決於畫家的人品,因此收藏了不少在過去畫史中較少被提及的幾位畫家,黃向堅為其中之一。黃向堅(一六○九∼一九七三),字端木,號存庵,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師元四家的王蒙(一三○八∼一三八五),善用乾筆,構圖奇險,傳世作品甚少。〈尋親紀歷山水圖〉冊頁的創作緣起於黃向堅的父親黃孔昭,於雲南任大姚令一職,帶著母親與弟弟前去赴任。後因為改朝換代,加上江蘇至雲南路途險阻,黃向堅每每思念雙親,就覺得相會遙遙無期;一想到雙親置於遙遠的雲南,可能無人奉養,便覺得自己枉為人子。在「每攝念靜思,雖山長水遠,決無限足之程」的想法下,他於順治辛卯年(順治八年,一六五一)十二月決定啟程前往雲南尋親。他的行跡記錄在《黃孝子尋親紀程》一書中,由友人胡周鼒的序,可以得知黃向堅於順治九年(一六五二)五月在雲南白鹽井村找到父母親;父母兄弟共四人於癸巳(順治十年,一六五三)夏六月回到江蘇故鄉,四人返鄉的路途則記錄在《滇還日記》中,來回共計二萬五千餘里。

此冊頁是何耀光十分喜愛的一件作品,可能是有感於自己童年的顛沛,對於黃向堅的孝心更是敬佩。他的跋語寫:「端木先生不辭眼枯足繭,蹈刃冒瘴,而萬里尋親,其孝更篤於《陟岵》,使千秋而後,有聞風而興起者」;論起作品則是「是冊皆寫所歷黔滇之境,其經營變化,氣象萬千,固不獨畫因人重,即以六法繩之,亦戞戞獨造者也」,認為黃向堅雖畫名不顯,但其作品卻突出新意。

提到清初的遺民畫家,可能以石濤最為人所知。石濤(一六四二∼一七○七)為明靖江王子孫,原名朱若極,號清湘老人、大滌子、苦瓜和尚等。明亡後,被迫剃髮為僧,改名石濤。畫史上與朱耷(八大山人)、髠殘(石溪)、漸江(弘仁)並稱為清初四僧,八大與石濤皆有明皇室血統。石濤因避戰禍,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將自己所見融會於心中,反映於畫上。此件〈寫黃硯旅詩意冊〉共廿二開,每開依據黃詩而繪其詩意。至樂樓於一九七○年曾為出版《老濤寫黃硯旅詩意冊》畫集,在此精選數開賞析。

 
全文請見《大觀》2011年4月號第1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