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遠東航海圖 (右)皇明一統方輿備覽

由寫景至經緯

文∣鄭椀予 圖/攝影∣香港海事博物館、本刊資料室

明代輿圖形式演變與所展現之世界觀

地圖,乃一國疆域之徵,凡攻城掠地必以地圖為據;獻城割地亦以地圖為憑。如傳世著名銅器〈散盤〉銘文即記載了二國交戰後,戰敗的夨國將所割田地繪製成圖,交予散國成為正式券約的文字,可以推測遲至西周晚期,中國的地圖繪製應已有良好發展。不過考古上現今所發掘之最早地圖年代約屬公元前二三九年,為甘肅天水放馬灘一號與五號秦墓所出土的七幅木版〈放馬灘地圖〉。這七幅地圖不僅繪有山川、河流、城邑,並有八十二條文字附注,甚至以「上」作為標示北方的注記,其繪圖法與往後馬王堆的〈地形圖〉亦可見相似之處。

而海洋的形象在大陸型疆域的中國古代一向不受重視。《漢書•地理志》中首次將東北至東海、西南至越南的遼闊海域劃歸「海疆」,由此開啟了中國海圖的描繪。約成圖於公元前一六八年,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形圖〉,首度將南海繪成一彎小小的青色月牙,成為現今中國最早的海圖。及至宋代開始與東亞國家往來貿易輸送,也出現了用於海上航行的簡約海圖,如〈輿地圖〉中即已出現航線的標注,至於專用的航海圖則尚未出現。現存最早的航海專用圖多繪製於明代,如〈鄭和航海圖〉即為明代最著名的中國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原名為〈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著番圖〉,一般認為,〈鄭和航海圖〉是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後所繪,成圖確切時間學界雖眾說紛紜,但其底本應可上溯至宋末、明初各種航海針路與針經(指記載航線的指南針位及天文、水文、地文紀錄的導航手冊)。由於鄭和下西洋的官方資料早在十五世紀中期明代重新發布海禁令後被毀,此圖直至約二百年後的崇禎元年(1628),方被收入茅元儀(1594∼1640)編之《武備志》卷二百四十。海禁後的明清二代,再也找不到第二張中國人的遠洋航海圖,這幅〈鄭和航海圖〉,可說是反映鄭和下西洋這件史實的唯一海圖見證;而由它所標注的亞非廣闊海域而論,亦可稱得上是目前世界現存最早的遠洋航海圖。

書中將原圖長卷裁成冊頁形式,並以行船人的主觀視覺來繪製,屬於中國傳統「寫景」式的航海圖。首頁自南京龍江造船廠出水,沿著長江入海,接著自東海、南海橫跨印度洋、波斯灣直抵東非麻林地,沿途所經港灣、江河、島嶼、城鎮等均經考釋,確有其地,同時也標示了可供導航使用的山脈、塔院、橋梁、旗杆等顯著地標與礁石淺灘等危險水域。全書共收錄廿幅跨頁航海圖、一○九條針路(航線)與四幅過洋牽星圖,並記錄了五百個地名,其中有五分之三在中國境外。

 
全文請見《大觀》2014年7月號第5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