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清乾隆 填彩漆壽春圖菱花式盒

澳門藝術博物館「朱增豔華」展

文∣鄭椀予 圖/攝影∣澳門藝術館

漆器為中國傳統工藝之一,其原字本作桼。據《說文解字》:「桼:木汁。可以髹物。」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漆器,已由過去認為近七千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的木漆碗,推前至二○○二年發現,浙江杭州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擁有近八千年歷史,被譽為「弓之父」、「漆之母」的黑漆弓承接。其後漆器製作由戰國、秦、漢的實用高峰至魏晉南北朝的製作低潮,由隋、唐的裝飾性發展至宋、元的發展成熟,再到明、清兩代宮廷對漆器的重視及提倡,漆器製作工藝進入官民交融的繁盛時期。

澳門藝術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合作舉辦之「朱豔增華—故宮珍藏清乾隆漆器精品展」,即以技術繁複的漆器工藝為主題,展出北京故宮珍藏逾一百廿件套清乾隆時期製作的漆器文物。現場並配以〈清高宗朝服像〉等繪有漆器的宮廷繪畫,令觀者更能感受漆器於清代宮廷所扮演的角色。

《髹飾錄》 與明清漆器工藝
據記載,中國第一部有關漆器的專著為南唐青州藏書家朱遵度所寫的《漆經》,專門論述當時「漆」與漆工藝的情況, 可惜早已失傳。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漆工黃成所撰之《髹飾錄》, 則是今日傳世唯一一部古代漆工專著。黃成,號大成,為安徽新安平沙人,《格古要論》與《清祕藏》稱黃成的剔紅技術匹敵明代宮廷御用漆器作坊「果園廠」,為「一時名匠,複精明古今之髹法」。黃成在《髹飾錄》中闡釋了自堯舜以來、明代隆慶之前漆器髹飾的各種技術。全書分為乾、坤兩集,《乾集》談製造方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禁忌;《坤集》談漆器分類及各個品種的形態,並根據工藝技法,將漆器分為十四大類、一○一個品種。

《髹飾錄》的原著文字極為簡略。明天啟年間(1620∼1627),嘉興楊明為之逐條加注並作序,使得《髹飾錄》更加完備。其後著名中國文物鑑藏家王世襄(1914∼2009)又以《髹飾錄》為底,在分類上重新調整刪節,將漆器品種歸納為:一色漆、罩漆、雕漆、彩繪、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戧金、百寶嵌十四款,成為現代對於明清二代漆器分類的依據。本次澳門藝術館的展覽即綜合王世襄對於髹漆工藝的分類,劃為十大專題展示,呈現乾隆漆器的多元面貌。限於篇幅,此處僅介紹與圖片相關之漆器品種。

 
全文請見《大觀》2015年3月號第6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