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清 漸江 擬一峰老人山水圖 扇面 安徽博物院藏

安徽博物院「漸江書畫藝術展」

文∣張飛鶯 圖/攝影∣安徽博物院

二○二○年,又是一年庚子,恰逢與朱耷、石濤、髡殘合稱「清初四僧」之「新安畫派」開宗立派者─漸江大師誕辰(明神宗萬曆卅八年(1610)庚戌)四一○周年。歷經兩年的精心策劃,安徽博物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藏有漸江作品的博物館,已於二○二○年十二月廿五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館推出「家在黃山白岳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展覽精選漸江書畫珍品及漸江師友、學生等部分佳作,共一百件(套),其中漸江作品八十五件(套),呈現漸江的藝術風貌和師友交往。漸江的繪畫藝術以其簡曠高冷的風標和強大的魅力,對其後的中國山水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其曾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庚子年所作大幅山水上鈐用了一方印自況胸臆的印章「家在黃山白岳之間」,反映出他一生放懷丘壑的孤高情懷。
漸江(1610∼1664)僧人,釋弘仁。俗姓江,名韜;後改名航,字漸江。號鷗盟,漸江學人,又號無智,梅花古衲等。幼有遠志,不願經商。刻苦讀書,勤於記頌;常常因無紙,而記錄於掌。祖父、父親二人去世後,因諸生廩糧微簿,不致養母。遂回鄉,奉地方名儒汪無涯為師,邊以書畫養母,韜性諄孝而狷介自潔。清兵入徽後,韜於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3)年自負卷軸、攜其師入閩;與復明志士們同投福州唐王,並隨軍西徙。後唐王被殺於武夷山下的汀州後,韜遂參加抗擊清軍入歙戰鬥,失敗後投奔南明福建唐王朱聿隆武政權,明亡遁入空門。後離歙去武夷山,皈依建陽古航法師。削髮隱匿武夷山中,從此潛心參禪學畫。數年後返歙,然每歲必遊黃山。
漸江的繪畫在當時及後世皆享譽極高,被譽為「天都十子」成員和「海陽四家」之一。作為新安畫派領袖的弘仁,人品畫品均開一代宗風。於繼承和發展中國山水畫南宗正脈的同時,豐富和強化了中國文人畫的內容和深度,作品代表了清初遺民畫家的最高水準,成為十七世紀的中國山水畫壇上審美境界最高的藝術標本。
以弘仁為首的,由一批明末清初之際遺民畫家所組成、圍繞新安江流域為主要活動中心、繪畫題材多以黃山白岳和皖南山水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的地域性山水畫家群體,發端於明清之際,鼎盛於十七世紀。領袖人物均為明朝遺民,其以海陽四家的漸江、汪之瑞、孫逸、查士標為代表,率眾多仁人志士前後約百餘人。在政治上絕意仕途、標榜氣節;生活上離垢避囂、專研繪畫實踐,藝術上則直接秉承宋元山水畫家健康純正的品格,用荒簡的筆墨和高潔的畫境表達內心的不屈,藝術境界超凡脫俗。
他們依據徽州山水為創作題材、用倪、黃之法寫黃山實景。用「敢言天地是吾師」的繪畫宣言,滌盡喧囂世俗氣息及摹古軟媚陋習。於渴筆枯墨中透出冷峭剛大的高潔品格,開創了中國山水畫中的寫生派。與宮廷正統的四王畫派之泥古陋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清季山水畫壇從沉悶的摹古低谷推向了師法自然的高峰,形成了藝術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的「新安畫派」。

 
全文請見《大觀》2021年2月號第13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