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明 騶虞圖 設色絹本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南院「神獸現形」特展選件介述

文∣王健宇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推廣院藏文物,培養未來觀眾客群,近年來在北部院區推出一系列鎖定親子客群的展覽,二○一九年的「故宮動物園」特展、二○二一年的「華麗魔法屋─故宮的洛可可珍藏」展、二○二二年的「草蟲捉迷藏」特展等,企圖用親民的主題、有趣的展覽內容吸引更廣的觀眾客群。
長期以來,親子觀眾一直是南部院區參觀的主力客群,為回饋支持,院方特別於二○二四年二月推出「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特展,希望利用古人想像中千奇百怪的奇幻生物,將文物的美和神獸意義上的好介紹予觀眾。
展覽規劃四個單元,經由「神獸長什麼樣子?」、「神獸是什麼地位?」、「神獸有什麼特殊能力?」、「神獸出現在哪裡?」等四個提問,帶領觀眾一同探索神秘神獸的外觀、身分、能力和出現位置,並呈現藝術家們如何結合自己的認知和想像力,將這些只出現在傳說或是記錄中的奇幻生物,具象化在文物上,創造出一件件令人驚奇但又各具特色的神獸作品。
神獸之所以為神獸,除了神奇的力量外,連外觀也相當特別。古人透過想像,將不同的動物身體部位結合,成為了新的物種,但這種物種只存在文字上或是藝術家的創作中。「百鳥之王─鳳凰」便是最好的例子,根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的外型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是鳥類、魚類和爬蟲類的結合。清朝戴洪所繪的〈齡壽萬年冊•鳳凰祥雲〉中就將鳳凰描繪成擁有五彩羽毛,有冠、短喙、長頸、高背的樣子,除「魚尾」被描繪成長長的鳥羽外,其餘部分都和《爾雅》中所描述的一樣。
有的神獸長得和一般動物沒有兩樣,但是因為動物的某些特質,變成具有了神奇的力量。生活在東北亞的丹頂鶴,因其修長的頸部和雙腳,以及優雅的姿態,在東亞文化中成為僅次鳳凰的祥瑞鳥類,後來更與道教的神仙思想結合,成為仙人的寵物和坐騎,仙氣逼人。「梅妻鶴子」更成為文人高士追求的境界。此外,古人認為,鶴是最長壽的鳥類,因此鶴也成為長壽的祝福和象徵。這次展出的清朝〈玉仙鶴〉,特別強調頭上突起的造型,應是刻畫具有紅頂的丹頂鶴,鶴立於岩石上,旁邊有象徵如意的靈芝,和象徵長壽的鶴搭配,更富吉祥寓意。
最常見的神獸地位,即其本身就是神祇,也有的神獸是神祇或是菩薩的坐騎。此次展出傳宋人所繪的〈霖雨圖〉,從畫題和畫中神龍就可以看出描繪的是身為施雨的神龍,也就是道教信仰中的龍王。龍神作為雨神,被認為和印度文化有關,印度神話中稱作「那伽」(nāga)的巨大蛇神,主司降雨。隨著佛教的東傳,那伽在佛經中譯為「龍王」,因此逐漸和中國傳統龍的概念作結合,龍也逐漸成為司雨之神。畫作中一頭四爪金龍從雲間探出頭來,正和海中的藍色蛟龍對視,背景烏雲密布,有雨水隨時都將落下的感覺。畫作雖署為宋人繪,但依據畫風應該是明代的作品。
至於神、佛和菩薩的坐騎,最有名的便是「華嚴三聖」中的文殊、普賢兩位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一手持寶劍,象徵能斬斷一切煩惱,騎青獅,象徵勇猛勝利。普賢菩薩則代表「理德、執行」,手持蓮花,花中有經典,坐騎為六牙白象,象徵履行佛法。展出《繡線佛像》中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繡工精細,雖然兩位菩薩不像傳統直接騎乘於坐騎身上,而是坐於華麗的床榻和車上,但透過青獅和白象,即可判斷畫作中的神尊。因此神獸有時也具有作為神祇標誌圖像的功用。
古時人們因對未知未來的不解,因此將許多希望寄託於神話傳說中的動物,這些動物因為傳說故事的渲染,而被賦予許多特別意義,多數的意義都是吉祥、富裕、保護、避邪、長壽等正面的價值。院藏日本有田窯〈鯉躍龍門大盤〉,在盤面以青花繪製鯉魚正躍起欲往瀑布而去,作為裝飾主題。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最早應源自於漢代,在《太平廣記》中有記載,黃河中的鯉魚躍過「龍門」後,便會幻化成龍。這樣的傳說故事有著道教飛昇和考試高中的美好意義,另有經過努力通過考驗,突破逆境的價值。這樣的傳說故事後來也傳到日本,成為藝術創作的母題。
神獸最常被賦予的便是「祥瑞」的意義,其原因多與統治有關係,因封建政治多期盼「聖君賢相」的治理,因此在傳說中便常於「天下太平」或是「聖人在世」時有稀珍的神獸出現,並被視為祥瑞。展出的清代〈銅胎畫琺瑯甪端〉便是一種聰明能辨賢能的瑞獸。甪端有犀角、獅身、龍背、熊爪、魚鱗、牛尾,外型和麒麟接近,但只有單角。相傳甪端一天可走一萬八千里,通曉各國語言,會在賢明君主在位時出現。因此甪端常常成為宮廷中的陳設,皇帝除了表達自己的賢明外,也說明皇帝通曉四方各國之事,為萬邦來朝的盛世。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2月號第17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