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49)名丘,字仲尼,是東周時期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出生於魯國,年輕時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嘗自言:「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大約自他卅歲左右,開始從事教育事業,廣收門徒,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約是此時,他開始周遊列國,向各國君王廣推自己的政治理念。雖然孔子的政治理念並不受到當時各國君王的青睞,但他所刪述的五經成為後代科舉取士的必讀教材。由「至聖先師」到「萬世師表」,孔子是思想上的一代宗師,儒家思想影響中國至今。對於歷代政權來說,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義是穩定社會的力量。歷代君王皆對孔子進行追封,最高曾於唐代被封為文宣王,配享八佾舞。至明世宗時,張璁上書認為孔子不應稱王,於禮不合,明世宗依其意見,去王號,改尊為「至聖先師」,為鞏固皇權所行的手段。
本次展品〈萬世師表〉,則是源於一件清聖祖康熙所手書榜書,他崇尚儒學,愛好書法。他卅一歲時,南巡曲伴,親至孔子故居,賜此御筆,懸於大成殿中,翌年下詔摹搨此匾,分給天下文廟。此件尺幅甚大,但康熙寫來毫不遲疑,顯見已胸有成章。此次為這件作品首度展出,過去一直以為這件書蹟已毀於文化大革命時,原來早已被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嫡長孫孔德成先生護送來臺,由臺北故宮典藏。
孔子形象
在眾多圖像中,孔子的長相或許最讓人好奇了。《史記》記孔子長高九尺六寸,若照現代度量衡來看,高達二百公分!策展人吳誦芬解釋,古代的尺約為現在的廿公分,但依此計算,孔子仍是十分高大。孔子的畫像及塑形最早則是見於《後漢書・蔡邕傳》,與孔子身處的時代已相隔六百多年。今日所見的孔子圖繪,可以說是後人據文獻及想像揣摩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