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展覽海報 /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碗 / 高麗 青瓷雕刻筍形水注

國立故宮博物院「閑情四事」開幕報導

文∣姜又文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疫情席捲全球已逾兩年,大疫時代不只造成健康上的影響,也開啟了新興的生活樣態。在無法旅行或外出的情況下,人們仍需仰賴娛樂活動來調劑身心,也造就「宅經濟」相關產業的興盛。窩居在家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不妨參考宋朝文人最為推崇的「閑情四事」。宋人吳自牧在筆記《夢粱錄》便說:「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戾家」,明言宋代文人追求雅致隱逸生活的要件。燒香、點茶、掛畫、插花這四事,即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等感官享受,將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一舉提升至身心靈層面的藝術境界。
揮別溽暑、趁此金秋,國立故宮博物院隆重推出「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邀集國家圖書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及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收藏,以「四雅」內涵及相關文物為主軸,展出一○二組(件)珍品。本次不僅是睽違已久的臺日聯展,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慷慨借展的廿一件館藏中,更有兩件日本國寶瓷珍首次出國展出。目前日本訂為「國寶」的中國古陶瓷僅有八件,本次即有兩件同展,極為珍罕。此外,京都大德寺龍安院亦借展三件傳世珍寶,加上來自國家圖書館的四冊善本,可說是千載難逢的一期一會。
插花、焚香、掛畫、喝茶,雖是距今千年以前宋代文人開創的高雅樂事,然其內涵仍延續至今日的生活當中─插花觀葉妝點家居、薰香點燭舒緩壓力;布置悅目的圖像於牆面,或與三五好友喫茶聊是非,均屬「四雅」的延伸與承襲。在宋代文人心目中,「四般閑事」不僅有超脫世俗的療癒功效,掌握正確的流程及風尚用器,更是文人精英建構自身形象的重要方式。本次展覽依「花」、「香」、「畫」、「茶」四單元順序展開。
第一單元「插花」聚焦與瓶插、花藝相關的圖像、器物,如宋人喜愛的花卉種類及使用的插花器皿。宋人愛梅,將賞梅、詠梅文化發展至一個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與梅花相關的文學典故、繪畫題材、造型用器大量出現,見證時人對梅花的癡迷。國寶宋徽宗〈蠟梅山禽〉難得地於此次亮相,展期僅四十二天且不能攝影。畫面描繪一對白頭翁棲息於梅枝,左下方有宋徽宗「瘦金體」詩作款題,本作勾勒工致、敷色細膩,為典型的院體工筆。歷來對畫中植物種類有多種說法,近年有學者指出,呈S形貫穿全畫的木本植物,應為較稀有的品種─白蠟梅,徽宗詩中的「梅粉」,也與張先〈蠟梅〉詞文「梅粉先芳」雷同,皆懷詠同一種植物。樹下一叢葉片狹長的單子葉植物,可能是初綻期的複瓣水仙。宋代文學常將蠟梅與水仙並提,有脫俗出塵、各自芬芳之寓。本單元同時展出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譜》,書中仔細記錄梅花生長的各個階段,為古代第一部專門描繪梅花種種情態的木刻畫譜。
瓶花最早於魏晉南北朝出現,多與宗教藝術關聯,而插花變成一種陶冶性情的藝文雅事,則確立於宋代。花器的選擇與賞鑑,也成為插花活動中重要的一環。這部分除了展出院藏多件名窯,如北宋〈定窯白瓷劃花蓮紋長頸瓶〉、南宋〈龍泉窯青瓷紙槌瓶〉等,還有借展重器─南宋〈龍泉窯青瓷鳳凰耳花生〉及日本國寶元〈龍泉窯飛青瓷花生〉。「花生」、「花入」都是日本人對花器的稱呼,「花生」或含有「花入瓶而現生機」之美好意涵。元〈龍泉窯飛青瓷花生〉可能是元朝與日本貿易所傳入東瀛者,形為玉壺春瓶,器表總共有廿三枚釉上褐斑。護送借展陶瓷赴臺的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學藝課長代理小林仁特別表示:「這件瓷器在釉色、造型及鐵斑紋飾的位置皆屬上乘,展示上最佳的觀看視角,便是圈足上一枚褐斑垂直於瓶身中軸線的那個角度,可見最為勻整分布的褐斑及美麗的釉色」。
在禮神儀式之外,古代中土很早便有薰香的習俗。與之相映者除了做為香料的動、植物原料之外,還衍伸出香爐、香盒、香盤等器具,除了被大量製造與流通,也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更是文人間相互饋贈的禮品。文人不僅品香、詠香,還十分熱衷調製彰顯個人形象的獨家香氛。黃庭堅〈書香方〉是罕見記錄「嬰香」這種香味配方的書蹟:「嬰香。角沉三兩末之。丁香四錢末之。龍腦七錢別研。麝香三錢別研。治弓甲香壹兩(旁注錢)末之。右都研勻。入艷(旁注牙)消一(塗改半)兩。再研勻。入煉蜜四(塗改六)兩。和勻。蔭一月取出。丸作雞頭大。略記得如此」。裡面特別以「海南角沉」作為主調,反映當時海南沉香在文人心目中獨尊的地位。
焚香,是宋代士人乘興抒懷的一種生活方式。此區兩件造型特殊的香爐借展自日本,為高麗〈青瓷雕刻鴛鴦蓋香爐〉、金〈耀州窯青瓷貼花夔鳳紋香爐〉,前者反映出十二世紀高麗王朝流行的動物造型香爐,爐蓋作鴛鴦樣式,爐身所焚之香煙,會透過鴛鴦身體裊裊上升,再由嘴喙散出,極富巧思。此爐外觀和釉色俱優,為高麗青瓷全盛時期之作;後者器身上的獸面紋圖案明顯仿自古代銅器,整器造型古樸莊重、釉色光澤深邃。焚香,是深具「儀式感」的娛情活動,兩宋文人縱心有千千結,要能點上一爐「綿綿如皋端之息」、「靄靄如山穴之雲」的飄緲香縷,身心壓力多少都能獲得療癒緩解。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10月號第15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