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明 周臣 漁樂圖 設色紙本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三期)」導賞

文∣施含牧 圖/攝影∣北京故宮博物院

「眾生百態─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人物畫系列展的第三期,此次共選出九十六件歷代風俗畫精品,旨在呈現中國古代風俗畫的基本面貌。中國古代人物畫最初承擔「成教化,助人倫」的功能,隨著繪畫藝術的推進,功用更逐漸擴大,這與風俗畫的發展是一致的。風俗畫屬於人物畫的一科,最初也承擔著記錄風俗、以資教化的功能,隨著畫藝的不斷深入,畫作表現內容亦不斷擴大,最終形成以農事、市井、嬰戲、貨郎、生活等為主題的專科風俗畫。其功能不僅作為生產、生活的實際紀錄,也兼具審美內涵。同時,很多風俗畫還將人類普遍而美好的願望寄寓其中,成為了上至王公貴冑、文人士夫,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愛的重要畫科。
本次展覽分為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村市生涯」關注畫作中人物身分特徵明顯的風俗畫,也是之前人物畫特展「廟堂儀範」(第一期)、「林下風雅」(第二期)的延續。傳統畫分人物身分的分法「士農工商」中,士人的形象已經有所展示,本展第一單元即展示「農、工、商」的人物形象。這一單元又包含三個主題,農事風俗畫、百工風俗畫和市井商業風俗畫。第二單元「太平歡樂」關注畫作內容中的人物活動,如節令慶典、遊戲娛樂、生活百態等,也分為三個主題,節令風俗畫、嬰戲風俗畫和其他生活風俗畫。
傳統的風俗畫主題,包括田家景物、漁樂、貨郎、盤車、物候、嬰戲、番騎等類別,在本次展覽中都有相應展品,其中包括(傳)馬和之〈豳風圖〉、(傳)王居正〈紡車圖〉、李嵩〈貨郎圖〉、(傳)胡瓌〈卓歇圖〉等輝炳畫史的精彩畫作。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展出,值得喜愛古代風俗畫的觀眾流連玩味。
第一單元「村市生涯」,關注與農事、工業、商業相關的風俗畫。農事風俗畫是風俗畫科中的重要內容,它既包含古人最樸素的願望,又具有民情風俗的元素,是出現較早、數量較大、影響較廣的古代風俗畫。在構圖上可以分為全景式和片段式等類型,全景式的風俗畫可以〈豳風圖〉為代表。〈豳風〉是《詩經》中的一組詩歌總稱,其中的〈七月〉詩描繪西周早期和諧雍熙的社會生活、生產場景,是歷代統治者和文人傾心嚮往的理想社會,這種理解也被沿用在繪畫中,因此以《豳風•七月》為題材的畫作,亦飽含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古人在命名畫作時,通常以「豳風」為題,但其主要內容是從〈七月〉詩歌而來。相傳今存《詩經》是經過孔子刪節而成的,因此在古代,《詩經》也和其他儒家經典一樣,包含了聖人治理國家的大經大法,是後世統治者應當效法的政治準則。《豳風•七月》便具有這種特點,因此便蒙上了一層理想政治的色彩。
南宋高宗趙構喜愛馬和之畫作,每錄《詩經》一首,則命馬和之配圖。今尚流傳有傳為馬和之《詩經》圖的畫作約十幾種,其中可以判斷為馬氏真跡者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小雅•鹿鳴之什》、《小雅•節南山之什》以及遼寧博物館收藏的〈唐風圖〉。此幅〈豳風圖〉當屬摹本,其風格十分接近馬氏真跡,時代亦接近。本次展覽僅展出畫卷中與風俗相關密切的〈七月〉部分。畫家選取詩歌部分場景,繪製於一幅之中,將不同場景巧妙布置,以樹石作為分隔,使畫面既相互獨立,又相對統一。此卷曾經趙孟頫、項元汴、高士奇等人收藏,清代進入內府,有趙氏、項氏、高氏、乾隆內府等藏印。
馬和之,浙江杭州人,曾官工部侍郎。善畫山水、人物。人物師法吳道子,時人稱「小吳生」,頗得吳道子神韻,是對吳氏畫風「吳帶當風」的繼承,但又與其「如燈取影」的寫實風格不同。馬和之自創的「蘭葉描」畫法,對後世人物畫影響很大。此圖人物衣紋飄逸婉轉,下筆及收筆較細,中間轉環處較粗,筆法俊逸瀟灑,富於變化。其屋宇則不求細緻,樹石則用粗筆勾勒外形,樹葉多用雙勾,略加渲染,不求形似。馬和之的「蘭葉描」筆法,也被後世畫家所繼承,如清代禹之鼎、華喦等。本次展覽還展出了一幅揚州畫家羅聘為陝西巡撫畢沅繪製的〈豳風圖〉,所用的筆法也是從馬和之而來。可見馬氏「蘭葉描」影響之廣遠。以〈豳風〉為題材的畫作,畫家不但採用其中所表現的農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對古代淳樸民風、太平治世的憧憬。
此次展覽還有清代畫家楊晉的〈田家樂圖〉,和〈豳風圖〉一樣採用全景式構圖。此作描繪農家風景,畫中田壟青青、村舍縱橫、禾榖高囷、牧童橫吹、雞犬相聞。遠處陣陣雁鳴,一派農家脈脈溫情,讓人不禁嚮往。此圖設色簡淡,茂樹繁枝、雜而不亂。人物眾多、場景各異,以全景式構圖展現農村景象。此圖作於一七一四年,作者自題:「田家樂,甲午秋日寫白石翁詩意,為壽老道兄清玩,西亭楊晉」。楊晉(1644〜1728)是清初畫家,字子鶴,號西亭,晚署鶴道人、野鶴、谷林樵客等。今江蘇常熟人。工繪山水、人物、花鳥、牛馬。山水師承王翬,曾參與〈康熙南巡圖〉創作。王翬作畫,亦曾請楊晉代筆。與全景式構圖不同的是片段式構圖,它通常選取農家生活的某一個片段加以描繪,此片段可以是生活中的一個歡樂場景,也可以是農夫辛勤勞作的片段。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10月號第15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