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清 費丹旭 倚欄圖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重博館藏文物中荷花圖像之探析

文∣彭 冰 圖/攝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蓮為蓮科蓮屬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古植物學家研究證明,蓮屬植物早於距今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便已分布在北半球的水域,是現今地球上倖存冰河期前古老植物的代表。
蓮性喜溫,既是觀賞植物,又是經濟作物,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甚廣,幾乎凡有水處就有蓮。中國還是蓮中最重要的品種—中國蓮的故鄉,先民們很早就學會了對蓮的培植和應用。也正因此,蓮與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音樂、舞蹈、美術、文學、醫藥等方面關係密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蓮的別名有荷、芰荷、芙蕖、芙蓉、水芙蓉、菡萏、藕花、水芝、玉芝、六月春、君子花等,是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作品中最常見的花卉意象之一,廣泛見於各類文物,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下簡稱重博)館藏文物中就有許多與荷花相關的圖案。下面結合重博館藏文物,從荷花與文學、園林、繪畫、飲食、宗教、民俗等方面,探析其獨特的形象和人格象徵,詮釋深層內涵。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便出現有關荷花的詩句,建立了荷花與女性之間的隱喻和類比關係,如〈澤陂〉中的「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山有扶蘇〉中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前者以蒲比喻男性,以荷比喻女性。中國古代的荷花屬野生紅蓮,花色嬌嫩豔麗,葉厚莖碩,符合先民對於女性形象的期待,故以此為喻。後者的表現手法亦是《詩經》中的一種隱語,「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興句式,如果後面接「樹木」、「花草」類植物,那麼描繪的就與愛情相關,故這裡的荷花也是對女性的指代。荷花作為一種典型的南國花卉,在《楚辭》中多次出現,使其成為高士芳潔之志的象徵,如《離騷》中的「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荷衣在這裡指隱士之服,體現了文人高潔的情操,引發後世對荷花中人格象徵意義益加豐富。
採蓮是古代風靡江南的農事活動,是勞動與美的完美結合,採蓮歌曲就產生於採蓮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民間特色。漢樂府中關於採蓮的歌詞如〈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以及〈涉江採芙蓉〉等作品,呈現出愛戀、思鄉等不同的抒情含義。東漢〈採蓮畫像磚〉拓片(圖一)表現了荷葉滿池、群鳧嬉水,遠處山巒起伏連綿,一葉採蓮舟蕩漾在湖光山色間的優美畫面,彷若可聞情味悠長的歌聲。
六朝時期,荷花的審美屬性突顯,審美意象散見於各類詩歌中,如「青荷蓋淥水,芙蓉葩紅鮮」、「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等。到了唐代,人們對荷花審美的認識更加深入,發展了荷花的「清美」和「哀美」,荷花豐富的人格象徵意義開始形成,成為士大夫特定人格的對象化載體,是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中「君子」之喻的前奏。〈愛蓮說〉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蓮外在形態的描述,把人的內在品格賦予其中,使其成為君子人格的完美象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值得一提的是,宋人還發展了水邊月下賞蓮的消遣方式,所謂「最喜晚涼風月好,紫荷香裡聽泉聲」,既能領略荷花的素雅之色,也能在夜晚的寂靜中品味荷花的幽香。清代費丹旭〈扁舟蕩月圖〉(圖二)的題識為「扁舟蕩月明,花深人欲醉。知狎野鷗馴,往來不驚遊」,繪夏夜的荷塘深處,圓月高懸,文士倚舟搖扇悠遊徜徉在醉人的夜色之中,意境寧謐清雅,人物刻畫尤為生動傳神。
荷花最初是野生的,隨著人類的發展,漸漸擺脫了原始自然的狀態。荷花在中國園林裡的種植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讓西施賞荷,而在離宮修築著名的「玩花池」,這是中國園林史上人工蓮花水景的最早記載。
園林中荷花栽培的形式,可分為與亭臺、柳、竹等配植,以發揮最佳的觀賞效果。荷花與亭臺水榭的搭配可以消弭距離、提供私密空間,營造出幽謐清曠的氛圍(圖三);與柳搭配是荷花在園林中重要布置方式之一,柳枝細長下垂,微風起時,隨風蕩漾,與荷花的形態相映成趣,宋代韓淲就以「園柳綠已密,渚蓮紅始開」之句表達了對荷柳配植的讚美;蓮為君子花,竹有君子操,竹亦是中通外直的君子人格象徵,荷竹配植除了景觀層面的契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相通。
中國自古就擅長藉由自然對象之美比喻和象徵美德,荷花作為傳統的比德之花,被士人視為君子人格的對應,從而將自己的理想投向園林建設,不僅居身、更是居心。費丹旭所繪〈倚欄圖〉(圖四)係為巴縣王海樓寫像,畫家把像主置於水邊廊閣中,柳枝搖曳,荷葉漫塘,營造出「池荷香遠,堤柳煙深」的氛圍,也襯托出王海樓閒適的心情和高潔的人品。

 
全文請見《大觀》2020年9月號第15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