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戴蘭村留影(上) 行書儲光義詩(下)
 
追思前輩書法家戴蘭村
文∣熊宜敬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臺灣前輩書法家、新文藝運動的開拓者戴蘭村先生,於七月十五日早上與世長辭,享壽八十七歲,為藝文界與後學留下了淡泊名利、謙沖自抑的文人典範。

戴蘭村,號畹薌,筆名葉泥,河北省滄縣人。一九二四年出生於山東嶧縣棗莊,就讀於山東濟南師範學校,畢業後曾任徐州《正義日報》文教記者,一九五○年來臺後服務於「介壽館」(即總統府)近四十年。上半生致力於臺灣新文藝運動的耕耘,一九七三年後淡出文藝界而從事書法藝術的創作與教育推廣,在文藝界及書法界無私奉獻卻不忮不求,因此清譽極高。


戴蘭村對於新文學的愛好,少年時期即得自新文藝健將張敬銘的啟蒙,一九五○年來臺後即以「葉泥」為筆名活躍於臺灣文壇,致力於翻譯西方及日本的重要文學著作及詩歌文章,由於恬淡個性使然,始終默默地扮演著「述而不作」的躬耕角色,經常在《筆匯》、《新詩週刊》、《文學季刊》、《復興文藝》、《中華文藝》、《幼獅文藝》等一九五○至六○年代的重要文藝刊物上發表翻譯作品。一九五六年,戴蘭村與羊令野借用嘉義《工商日報》的一個版面,創辦了《南北笛》詩刊;同年,戴蘭村因為參加「中國新聞函授學校」課程,為該校創辦人蘇連城主編了《復興文藝》,編了四期之後,即因為堅持純文學路線而與發行人理念相左,掛冠求去。作為一個「文學人」,戴蘭村始終抱持著「述而不作」的態度,半生從事翻譯、評論和編輯,全心成就別人,卻不曾將自己的文字結集成書留下名山事業。許多文藝界的後學,就只能從刊物、書籍上「葉泥」的作品中去體會戴蘭村在臺灣新文藝運動中的重要性了。

在書法藝術上,戴蘭村五歲習書,終生服膺其父「心中要古人,腕底有自己」的庭訓,自幼便從楷書入手,並勤習秦篆漢隸,入濟南師範學校後,便專研行書,自言是因個性素喜自由,寫行書要來得更為快意。對於書法的學習,戴蘭村強調必須勤於「讀帖」、「默帖」與「臨帖」,讀遍各家風貌,才能增長見識;默記名帖於心,才能運之於手;而後背臨實踐,才能自我檢討;如此按部就班地扎根奠基,書藝自然能有進境。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1年8月號第2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