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起:南宋〈龍泉窯黑胎青瓷三足小壺〉 17世紀〈有田窯青瓷青花鳥紋葉形三足大皿〉 19世紀〈三田窯青瓷牡丹紋重箱〉

東亞青瓷的傳布與發展

文∣鄭椀予 圖/攝影∣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自即日起至三月四日,便邀集了日本、韓國、中國與臺灣四地的陶瓷藏館,共同進行一場青瓷傳布發展的探索之旅。

高麗青瓷受到中國陶瓷的影響

高麗青瓷約始於九世紀後半∼十世紀前半,早期受到定窯、越窯、汝窯、龍泉窯、磁州窯、耀州窯等諸多窯系影響而快速發展,其中受越窯文化影響最大。

致力於研究高麗青瓷形成與變遷的韓國民族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韓盛旭,將高麗青瓷的發展分為三期:

高麗前期─形成期

關於高麗青瓷的形成,歷來有許多論點,韓國學界一般認為,遲至十一世紀時,朝鮮半島上已有青瓷的產生,其中又可分為「九世紀說」(新羅統一期)和「十世紀說」(高麗初期)。九世紀說以朝鮮半島接受中國燒窯技術的傳播,如玉璧底(日暈碗)的製作為主要根據,並指出中國越窯與高麗青瓷間的關聯,惜未發現正確編年的青瓷窯址及出土青瓷案例。主張十世紀說者,近年的研究傾向則是依據出土的銘文青瓷與編年資料等,主張於十世紀中期後,由新羅留學生和禪僧渡唐而展開文物交易、文化學習等。

高麗中期─鼎盛期

十二∼十三世紀前半,高麗青瓷燒造技術達到頂峰。翡綠釉色下陰刻、陽刻的線紋、陽刻、鑲嵌、鏤刻、鐵繪、辰砂(銅紅)等,可說為高麗青瓷的鼎盛期。宋代徐兢(1091∼1153)《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曾盛讚高麗青瓷:「陶尊,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近年以來,製作工巧,色澤尤佳。」宋代太平老人《袖中錦》中稱讚「高麗祕色」為「天下第一」,這些「祕色」青瓷,大多在康津地區製作。十二世紀後半因高麗貴族社會由鼎盛到衰落,對於高麗青瓷的贊助、製作也有著絕大的影響。至十四世紀時,青瓷品質因蒙古人入侵而下滑,風格逐步轉變為朝鮮時期的印花粉青砂器。

高麗後期─過渡期

此期因高麗對蒙古的長期抗爭(1231∼1273)和日本入侵,使得青瓷產量雖然增加但品質下滑。多數研究者均認為,「干支銘鑲嵌青瓷」為代表高麗後期的特徵,但對於其製作時期則意見分歧。由於干支銘是編年的絕佳資料,它的製作時期對瞭解高麗後期青瓷的演變非常重要,也對於戰亂時代的高麗社會如何影響青瓷品質的衰退有所助益。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2月號第2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