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萬壑爭流圖 局部
 
吳門畫派盟主——文徵明
文∣單國霖 圖/攝影∣蘇州博物館

十六世紀上半葉,吳門畫派進入了全盛時期,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吳門畫派的核心人物。他繼承了沈周的創作宗旨,進一步將文人畫新潮推向深度發展,並由於他高潔端直的人品、廣泛深厚的藝文修養、謙和敦厚的性格,為朝野人士所敬重,聲譽隆高。他的繪畫和書法藝術傳承不絕,直接嗣承他書畫風格的親屬就有子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學生陳淳、陸師道、陸治、錢榖、候懋功、朱朗、周天球等人,私淑者更是眾多,形成了以文徵明為核心的龐大畫家隊伍,後人稱之為「吳派」。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出身於官宦家庭,父親文林曾任太僕寺丞、永嘉知縣、溫州知府等職。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九歲拜師吳寬學習詩文,十九歲向李應楨學習書法,廿歲從沈周學畫。他的詩出入柳宗元、白居易、元稹之間,「傳情而發,娟秀妍雅」,與祝允明、唐寅、徐楨卿被譽為「吳中四才子」。他曾期望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然後從廿五歲至五十三歲,十次應試都未中舉。五十四歲時被江蘇巡撫李充嗣薦舉,以貢生入京,待詔翰林院,參與修纂《武宗實錄》。在京四年,他不慣朝廷禮儀的約束,厭惡應制文字的乏味,經歷了嘉靖初「大禮議」案的政治風波,目睹官場爭鬥之險惡,決然辭職南返。回到家鄉後,潛心於詩文書畫等藝事。

吳門畫派繼承了元代文人畫「遣興移情」的創作思想,沈周曾謂:「山水之勝,得之目,寓諸心,而形於筆墨之間者,無非興而已矣。」(自題畫卷跋《珊瑚網》卷十四)但隨著社會時代環境的變遷,文人畫的內涵也相應發生著變化。元末文人山水畫流行隱居樂道、草堂雅集、林泉丘壑等主題,以傳導寄情山野的高逸之志和清虛超脫或躁動不安等情緒,境界多為淡逸寥寂。文徵明的繪畫主題,除了描繪高士的隱逸生活,還把視野擴大到文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庭園雅居、文人集會、賦詩飲酒、賞覽水、訪友送別等,更注意文人生活的現實性和具體性。同時在意境上,也擺脫了元人一味以淡逸空寂為高的程式,而賦予平和明朗的氣氛。在一定程度上是明代中期社會趨於安定繁榮、文人生活寧靜安適的社會現實的折射,是當時文人理想精神的物化形態。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3年11月號第5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