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清雍正 景德鎮青花款琺瑯彩五色西番花紅地茶碗 故宮典藏

詩書畫印・雍正琺瑯新風采

文∣鄭椀予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琺瑯釉是一種以硼酸為助溶鹼劑的矽鹽玻璃料,屬低溫釉,其性質為不透明的白色易溶物質,添上金屬氧化物的著色劑如金、鈷、銻等即成為有色琺瑯,添加砷的氧化物則可起乳濁作用,帶有不透明感。將琺瑯釉塗覆在胎體表面則可燒成琺瑯器,此種技法相異於原有的掐絲琺瑯與內填琺瑯,稱之為「畫琺瑯」,也稱之為珐瑯彩。琺瑯彩的製作技法,於十五世紀中葉在歐陸之比、法、荷交界的法蘭德斯(Flanders)地區發明,十五世紀末在法國中西部的里摩居(Limoges)以其內填琺瑯工藝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以宗教性主題器物為主,後來才逐漸發展成富裝飾功能的工藝品。

而清朝自康熙廿三年海禁開放後,東西海運貿易交通頻繁,西洋製品大量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並在康熙皇帝的重視推廣下逐漸由銅胎發展成瓷胎的創作。據文獻記載,最遲應於康熙卅五年,瓷胎畫琺瑯即已研燒成功。康熙帝不僅親自指揮西洋傳教士馬國賢和郎世寧繪畫琺瑯圖樣,也在清宮造辦處建立起一套繪製燒造的流程:先由景德鎮御窯瓷廠燒製上好的素胎後送至宮中造辦處選胎;而所繪樣稿則先由「如意館」宮廷畫師出具,經造辦處督陶總管審核,再經宮廷畫師繪畫、填彩,最後在宮中御窯二次烘燒完成。

雍正朝後不但將原本造辦處作坊的燒造流程更加規模化,且燒製成品的色彩愈形多元,器表紋樣由康熙朝色地花卉圖案裝飾一變為文人水墨山水花鳥繪畫形式,完全脫出康熙朝風格,成為歷代最秀雅精緻的瓷器。從清宮文獻檔案與西洋傳教士書信往來等相關記事中可知,雍正皇帝在位的十四年中不但勤於政事,對於瓷器工藝亦同樣反映出其謹細的風格。雍正對於造辦處的各項活計造作時常參與意見,從樣式與樣稿選用、畫家風格的指定,到詩文題句文人畫意的入瓷等,均有不少具體旨意的記載,反映出雍正帝在琺瑯器上所扮演的領導與催生角色,其中又以瓷胎畫琺瑯為代表。

據施靜菲研究,若由清宮畫琺瑯最主要的陳設地點:乾清宮配殿庫房之陳設檔觀之,「瓷胎畫琺瑯」共三八五件,其中屬雍正朝者一九九件,為康雍乾三代中燒造瓷胎畫琺瑯器數量最多與品質最高者,其中又以雍正七年∼十三年為瓷胎畫琺瑯窯燒的最高峰。再相較於當時的金屬胎畫琺瑯器僅四十四件,可見雍正對於瓷胎畫琺瑯器的喜愛。

 
全文請見《大觀》2013年2月號第4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