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香港蘇富比隆重呈獻「伊勢彥信珍藏重要中國陶瓷」專場。伊勢彥信乃全球最著名的中國陶瓷私人收藏之一。此珍藏由著名收藏家及茶道大家伊勢彥信先生歷經半個世紀悉心蒐集,憑藉藏家對藝術品卓越品質的深刻直覺與鑑賞力,體現出日本審美在中國藝術中的獨特理解。伊勢珍藏共囊括近兩百件中國陶瓷珍品,呈現跨越七千年的中國陶瓷藝術史上每個重要時期的代表作,既有宋瓷的極簡雅致,又能一窺明清時期釉上彩瓷器的華美絕倫與工藝巔峰。
伊勢彥信的中國陶瓷收藏歷經卅載,於一九九○年代初至二○一○年代末形成,當時正值中國瓷器珍藏流入歐美及日本的黃金時期。在東京傳奇古董商繭山龍泉堂的專業指引下,藏品主要以宋明兩朝為主。繭山龍泉堂代表董事川島公之表示:「回望日本中國陶瓷收藏史,安宅、松岡、出光等世界收藏級多形成於一九六○〜八○年代,而伊勢收藏在這黃金時代背景下,標誌著日本最後一代中國古董收藏傳統的巔峰」。
宋瓷之美彰顯日本人對雋永簡約與雅致品味的追求,此珍藏紮根於日本茶道,自公元八世紀中國茶文化傳入日本以來,唐物(意指輸入至日本之中國器物)於日本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宋代瓷珍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茶具,伊勢先生作為茶道大家,將此等瑰寶用於茶會儀式中。他詮釋伊勢珍藏獨到的日本美學,曾言道:「我熱愛中國歷史,對宋代士大夫的品味與風格尤為著迷。我被他們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們在治國理政之餘,精研琴棋書畫,體現文人雅趣。每件藏品對我而言皆為一次獨特的邂逅,且最終匯聚成橫跨各朝代的珍藏」。此美學精髓亦體現於絕大部分藏品,至今仍包裹於日式風呂敷並珍藏於桐木箱之中,反映日本尊崇與傳承的文化精神,對於唐物之珍視,悉心保存,並代代相傳。伊勢珍藏的意義遠超越個別藝術品本身:它深刻展現了中國與日本之間悠久而微妙的文化對話,以及伊勢先生對卓越品質與傳統的堅持見證。
宋瓷之美,歷久彌新,縱使不諳中國藝術者亦能心領神會。
官窰瓷器自千年前為帝王燒造伊始,便為世所珍。本場焦點乃一件南宋〈官窰青釉葵口盤〉,曾為著名藏家哈利.加納爵士(Sir Harry M. Garner, 1891〜1977)珍藏。更有一件明成化宮廷御製〈青花梔子花宮?〉,曾先後由皮特.布德(PeterBoode)及帕默伉儷(Mr and Mrs R.H.R. Palmer)珍藏。此類宮?為明朝製瓷之巔峰,向來備受追捧。近廿載市場所見成化青花宮?不過數例,悉數經香港蘇富比釋出。
成化窰青花宮?製作時間不過區區十載(約一四八○年代),歷來為中國陶瓷至珍至罕之品。近廿載市場所見青花宮?不過數例,悉數經香港蘇富比釋出。「宮?」特指成化御窰所製青花?器,以含蓄典雅、觸若凝脂著稱。明成化〈青花梔子花宮?〉胎骨勻薄,器形端秀,內外壁以淡雅鈷料繪梔子花,釉色瑩潤如脂,盡顯成化朝獨創設計與非凡工藝。本品經繭山龍泉堂鑑選入藏,溯源可至一九三○年代由皮特.布德經手。布德曾將三件宮?賣給康里爵士,其中一件於二○一三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以一•四一億港元成交。
伊勢先生慧眼亦涵蓋清代御瓷,包括一件色彩絢麗、繪畫精緻並飾以折枝桃花紋的清雍正〈粉彩折枝桃花長頸膽瓶〉,彰顯清瓷最頂級之工藝成就。此瓶曾以封面器物亮相二○一七年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伊勢收藏展」,或為傳世孤品。瓶身繪桃枝蜿蜒,花朵含苞怒放,布局精妙,需經塑胚、繪彩、窰燒等多重嚴苛工序方能成就。
針對此季精彩絕倫的珍品,蘇富比亞洲區主席及亞洲藝術部主席兼環球主管仇國仕表示:「伊勢珍藏由著名收藏家及茶道大家伊勢彥信先生悉心蒐集,體現他數十年來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收藏理念,並詮釋出日本審美在中國藝術品中的獨特的觀念。此組珍蓄全面而權威地呈現了中國陶瓷藝術精髓,藏家得遇此類至稀至珍之作,實屬千載難逢之機緣」。現場拍賣將於九月九日在香港蘇富比舉行,八月廿七日至九月八日將在蘇富比旗艦藝廊進行拍賣預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