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身體、話語到視域的「解索」政治 談余政達的「世界中的世界」個展

文∣王聖閎 圖/攝影∣余政達

一直以來,余政達的作品總是藉由發話者位置的更替,探勘從各種對話關係之調配過程中所產生的語言拉扯。在2008年的〈附身【聲】者:介紹〉中,其權力關係展現在較為直接的話語引導及調控上。但這些發生在台北校園或街頭的簡短合作關係,並不意味一種從身體到主體性的全然棄讓,繼而締結出絕對且無可撼動的優位關係。黑影人的在場固然使這些外國人無可避免地成為其分裂主體的「化身」(avatar),但他們並不只是操演異國語言並遂行某種虛構身分的單純發聲器。因為在字正腔圓與不精確滑移之間,無法協調一致的意義錯落本身便已構成隱然的政治性抗拒。進而,表面上看似明確的主控關係,卻因為語言不斷的衍異效果,擠壓出一種權力關係的「回滲」;那些在意義與聲調上不斷滑脫的話語,不僅擾動著黑影人所強加的主體性,更是對其(虛構的)主體性的一種「解索」。

在2009年的〈附身【聲】者:梁美蘭與愛蜜莉蘇〉中,藝術家的發話位置不再是躲藏在某個「語言代理人」身影的背後,而是來到這些外籍敘述者的對峙面;透過宛如人類學田調的訪談形式,將實際發生於本地脈絡的多國語境(及其內在紋理),輕盈地攪拌開來。作品所呈現的關懷並不只是那些顯明可讀的社會現實,意即藉由不熟練的發聲與咬字,顯露這些新移民在身分和語言上的多重分裂狀態。影片中以不同顏色區分被混合、交疊使用的國、台、英三種語言,這麼做其實是對這些語言彼此纏結、攀附之結構的初步拆解;而語意含糊的歌聲或走音,則清楚地提示自既有語境中岔離的可能性,換言之,它帶來的是既有語境的「解索」效果。

 
  全文請見《藝外》2010年11月號第1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