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越窯青瓷雙魚瓶 (中)元 龍泉窯青瓷熏爐 (右)南宋 龍泉窯青瓷蓋罐

古窯與古瓷科技要論(上)

文∣李 剛 圖/攝影∣李 剛

探究奧秘為人類的稟性,它是攻堅克難、奮然前行的驅策力,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發展、文明進步都與此習習相關。人類的探索,總是朝著未來與往昔二個方向展開的。雖然研究歷史並不能對改變人類現實生活產生直接、巨大的作用,但回眸既往、揭示規律、解開謎團,卻能為未來指明方向、提供借鑑、憑添生機。遍布世界各地的古陶瓷,以其不朽的特質而成為歷史演進、文化更迭、風俗移易、審美流變的見證,故對古陶瓷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頗有其必要。

古籍記載的甄別
人們為古代瓷窯定名,常以隨意為之,而窯名一經流傳,就會約定俗成,後人則不再會討論其科學性如何。唐人陸羽的《茶經》中位列第一的茶碗產於「越州」,故清人朱琰的《陶說》中便有了「越州窯」之謂,此名至今仍被海內外少數人採用。據我考證,《茶經》有關瓷器的這段文字,並非陸羽所寫,而是五代北宋年間的文人所補入。古籍記載和出土文物證實,唐代優質青瓷──「秘色瓷」的主要產地在明州慈溪縣上林鄉的上林湖。然自五代開始,上林湖畫歸越州餘姚縣,所以後人在增補《茶經》內容和編寫《新唐書》時,分別把「越州」列為頂級青瓷和貢瓷的產地,這就是清人取名「越州窯」的依據。我們應該留意,在唐人陸龜蒙〈秘色越器〉詩中就有「越窯」之名;「越」是與古越族棲息地和越國相聯繫的概念,「越窯」乃唐人對明州、越州等地青瓷作坊的統稱。如今所稱的越窯,其內涵已擴展為寧紹地區東漢至北宋的所有青瓷窯場。事實表明,「越州窯」之名原本就有舛誤,理應被屏棄。

 
  全文請見《大觀》2016年3月號第7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