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繼續衝高•台灣買家是場內主力
蘇富比這場「20世紀中國藝術」可說是相當風光,總成交金額高達2億5,500萬港元,140件拍品的件數成交率突破9成,而金額成交率更是達到97.2%,在2011年秋季開始瀰漫的低氣壓壟罩下,這樣的成績的確讓人驚豔。從這個項目的成交狀況看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環境經濟不景氣下,海外華人和認為是經典的20世紀中國藝術,普遍認為是當前拍場中相對抗跌的項目,而從此場看來,最大的支撐力道無疑來自台灣買家。這個現象其實反映出對台灣市場人士來說,天下大壞反而形勢大好,逢低買進,通常更能以相對合理的價錢買到精品,而此也增加了未來手中藏品轉手時的籌碼。「這一波景氣對拍賣市場的整頓是很有意義的。」陳秀玉說道:「對拍賣公司來說,景氣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對拍品把關、推出好作品。畢竟藝術不只是短期投資,而是長期的文化資產。」陳秀玉認為自己提供一種觀看藝術的宏觀角度,例如這次推出的攝影專題就是一個新嘗試,而100%的成交率也顯現出其策略的成功。
中國當代流標連連•順利成交價格低空飛過
比起「20世紀中國藝術」的熱鬧滾滾,「當代亞洲藝術」現場的人潮則明顯少了很多──拍賣進行到三分之一,人幾乎就離開了一大半,而成交的狀況也同樣差強人意;全場總成交金額為2億1,100萬港元,148件拍品中成交111件。除了這些額外的風波,此場整體反映出的是景氣依舊低迷的現實,但與藏家們出手購買海外華人和經典作品的行為看來,以中國當代為購買主力的買家們,態度顯然還是保守觀望許多,除了那些已被美術史認定的精品,大多數人還是寧願把籌碼放在口袋裡,而不選擇貿然進場接盤。景氣低迷之下,你是選擇前衝或退縮,需要的不僅是財力或眼光,還需要更多洞悉情勢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