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藝術博覽會全球化 台灣面臨什麼型態的轉變?

文∣羅曉盈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一體兩面,若本身結構不成熟,過多的藝博會並不能帶來更多的正面效益,甚至對產業本身是存在著某些危機的。細究台灣目前的藝博會結構,可以發現幾個尚待釐清的問題:
一、型態失衡,以飯店型博覽會為大宗
台灣的藝博會以飯店型最為密集,它無須提供展牆,便可以現有的空間規畫展示,更由於台灣的飯博絕大多數沒有內容上的限制,許多高單價的作品可以在飯博成交,綜合低成本、高單價的考量,飯博對業者來說可以說是相當「超值」。然如果一間畫廊參與飯店型博覽會過於頻繁,並且成為核心,可能會在思考上受限於飯博的既有型態,對展覽空間失去敏銳度。近年來積極參與各大藝博會的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直言,飯博因為參觀上不適合久留,許多視覺性強烈的作品較好販售,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好賣的視覺性作品將會成為業者展示的主軸,進而影響日後畫廊選件的考量,讓台灣藝術的面貌越來越單一,這將是飯博過多的最大危機。〔…〕

 
  全文請見《藝外》2014年8月號第5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