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做影像卅錄影的畫廊來說,在選擇藝術家作品上有一個相對天然的優勢,綜看中國的當代藝術領域,在作品樣式和內容上對西方藝術家的模仿痕跡比較濃。在國外看一圈博覽會,經常會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作品。而在影像創作這個領域,由於影像本身的技術載體在全球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錄影機和攝影機再加後期的處理,技術平台的對等,讓中國的影像藝術家從進入創作這個門檻開始,就專注於影像卅錄影要表達的內容,當然技術問題是藝術家基本要解決的問題。中國影像藝術家具有非常強烈的個性和身分標識,在國際的博覽會上,哪怕不知道這個藝術家是誰,但也能猜出這是中國影像藝術家的作品。所以從作品的識別度上來看,一旦中國的畫廊進入國際市場將中國藝術家和國際藝術家放在同一平台進行競爭的時候,中國影像藝術家所做內容本身的文化涵義和識別度能快速的被識別和被記憶。這樣的國際競爭環境下,當然是有中國本土特色的藝術作品才會有人買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