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墨」市場熱潮的由來
「水墨問題」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主體性問題之一,在198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化啟蒙運動和全球化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中,「水墨問題」都在中國當代藝術中扮演前鋒角色。也就是在1980年代中期的中國水墨畫藝術的實驗中,曾使用過多個概念:現代水墨、實驗水墨、表現水墨、都市水墨、觀念水墨、抽象水墨等。當時的理論家和批評家栗憲庭、周韶華、皮道堅、彭德、黃專和劉驍勇等人都投入對「水墨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在面對西方現代藝術時,它具有某種文化身分的指涉;在面對當代藝術時,它又是一種本土性的文化自我生成樣式。當時對中國的「水墨問題」理論研究和討論奠定了現在對「當代水墨」的基本認識。但作為收藏門類,1990年代初期也只有最早涉足中國當代藝術的香港畫廊關注和收藏,相對於傳統水墨收藏領域,這板塊所占的分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直到2005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市場的熱潮,關於「當代水墨」的水墨畫才和當代藝術中的油畫和裝置在市場上拉開距離,並從2011年開始在海內外形成一股「當代水墨」熱潮。但此番水墨熱潮和前面提到的1980、1990年代的文化和市場情境截然不同,有別於1980、1990年代由水墨理論研究引起的關注,現在這一波熱潮是由資本的力量推動。
這裡談的「當代水墨」熱潮涉及範圍,是從中國當代藝術門類裡劃出來的一部分,其還屬於當代藝術範圍的一部分,中國歷來存在的「雅賄」體制下而推出的水墨藝術家,並不在這次的水墨熱潮裡,因為這些畫家的價格一直很高,且一直很火熱。現在的當代水墨熱潮範圍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當代工筆畫(又稱「新工筆」)和以水墨為媒材表現當代觀念的作品(又稱新水墨);另一類是在1990年代以來發展至今的實驗水墨。這類偏向觀念、實驗和抽象水墨一直在海外華人市場受到歡迎。從2011年開始的中國水墨熱潮與海外水墨熱潮有一定的不同,中國主要集中在新工筆和新水墨這兩部分,這可能與中國、國際兩套不同的收藏體系有關。本文主要集中分析中國出現的新水墨和新工筆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