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 TAIPEI)在11月9日∼12日於台北世貿一館開展,作為亞太地區資歷最久的藝博會,今年也一改過去總在暑期登場的慣例,改於台灣氣候較舒適的秋季舉辦,儘管秋高氣爽讓人心曠神怡,但此時間段原本就屬於拍賣和展覽旺季,使許多業內人士本來就滿檔的行程表更顯緊湊。今年多達150家的參展商,也使展會規模創下新高,其中台灣本土展商約占五成,另外五成包括來自中國、香港、亞洲和歐美等地的海外畫廊;關於此屆展商的篩選,主辦方的畫廊協會理事長張學孔曾在自己的facebook貼文中表示,今年約有192家畫廊報名參展,其中有些在報名時間截止後才報名,以及要求參展費折扣的畫廊皆遭到拒絕,以顯示台北藝博會的品質和水準:「我可以大聲說,現在的ART TAIPEI是所有亞洲人辦得最好的藝術博覽會,我們在亞洲的競爭對手只剩下瑞士巴塞爾集團入主的ART HK以及前巴塞爾藝術總監Lorenzo主辦的新加坡Art Stage。」相對於主事者在開展前的自信滿滿,那麼展商、觀眾和藏家們的實際感受又是何種風情呢?
創造一個優質的藝博會,整體品質的提升缺一不可,硬體進步之外,軟體的加強亦至為關鍵。作為亞洲地區土生土長的資深藝術博覽會,邁入第19個年頭的ART TAIPEI自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包括台灣藏家的實力、藝術表現的多樣性及特殊的城市氛圍,在積極邁向國際化的競爭時代之際,長期積累的本土特質也不應被忽視。在亞洲藝博會百家爭鳴的當下,如何提出在地的特殊觀點,以及加強不容忽視的影響力,絕對是一個藝博會成功與否的關鍵。對ART TAIPEI而言,重要的並不是到底贏了誰,而是這個品牌背後代表的銷售、服務、品質和口碑,這些正反映出一個區域市場的格局和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