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陳慧嶠 被暗喻在針尖和雲朵間的行星

文∣孫曉彤 圖/攝影∣李遊

在伊通公園,每當我隔著原本是吧台的櫃子和裡面抬起頭的陳慧嶠打招呼時,我也經常恍惚以為那是一面表演的櫥窗,而她早已是場景之一。20多年,她沒有改變自己的姿態,就在同樣的位置,向眾人宣示自己的存在,沒有展示出來的,則是她堅硬外表下隱約透出的幽微和善感。

我第一次見到陳慧嶠,她看上去確實面無表情。有人說她很酷,但她並非有意無禮,我以為那是某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包藏的是她不輕易開啟的細膩心思。

在更早前,我和大多數觀眾一樣,是透過作品開始認識她。我印象最深的是她1998年的作品〈睡吧!我的愛〉——幽暗的燈光、白色的大床、絨毛的床褥和雙枕,溫暖而柔軟的質感彷彿是一個擁抱的召喚,人們接受夢囈般的邀請趨上前去,毛絨中針尖反射出的銳光卻驚醒了殘存的意識——白色的床鋪布滿了細不可見的縫衣針,一不小心,掉以輕心的愛人便會遍體鱗傷;雖不致死,但也足夠讓你對溫柔鄉留下陰影。我當時想,這個藝術家有特殊的黑色幽默感——用「如坐針氈」比喻愛情、比喻那些輾轉反側的為情所困;後來等我想得再深刻一些,那張床或許就是某些愛情的本質,在擁抱中刺痛著、刺痛中又眷戀那再也真實不過的溫柔撫觸。帶著針尖的床鋪,不是刻意的陷阱,而是美麗的本身,如同她在蘇格蘭發現的薊花,除了靈感,還要有足夠的生命累積,才能參透無處不在的隱喻。總是傾聽卻鮮少說起往事的陳慧嶠,回憶起兒時記憶時,猶如敘說一段別人的故事,平靜中帶點詭異的戲劇感。

 
  全文請見《藝外》2010年3月號第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1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