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巴赫的建築風景 以城市為本,考察歷史的厚度

文∣吳嘉瑄 圖/攝影∣也趣藝廊

風景,始終作為巴赫繪畫中的重要母題,在他借助攝影照片來輔佐、但卻以近乎寫實(seeming realism)風格表現的創作裡,巴赫主要聚焦於城市之中的建築,對巴赫而言,城市建築一方面隨著城市的生長(人的生活)而改變樣貌與作用,亦即,它是城市居民意念的延伸與再現;另一方面,它同時也作為一個地方(place)樣貌遞嬗的見證,除此之外,城市建築又是時代的遺物。有機性與時間的死亡(歷史)在城市建築上同時具現並存,因而它是極度魅惑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城市建築是我們指認這個世界的索引。

巴赫對於城市的描繪,可以說是出自一種類似於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漫遊者」(flaneur)的眼光──漫遊者在城市中到處走走看看,觀察並記錄下城市的日常生活;基本上,保持「閒晃」精神的漫遊者,與現代化講求「進步」、人群擁擠的城市保持某種距離,亦即漫遊者保持著某種「抽離者」的姿態自處於城市之中。巴赫所觀察到的,是一種像是城市明信片中常見的格式化景色──他在畫面中經常是排除了人在城市建築中的出現,僅以車子、燈光等人生活所需品,以最低限度的方式來暗示人的存在;亦即,巴赫抽離掉了人生活的氣息,直接將建築(群)體提昇至畫面中的唯一角色。這些鋼筋水泥的高樓建築其實流露出一種強大的意志力,即是,人類開展「進步」文明的絕對意志力透過城市建築的建造而展現出來。

 
  全文請見《藝外》2012年5月號第3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1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