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生於四川岳池的水墨大師吳學讓,美西時間2013年4月7日凌晨1點仙逝於美國洛杉磯家中,享壽90。經常以來,人們將傳統文人畫大師級人物的去世譽為「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溥心畬、張大千、余承堯、江兆申等畫家離世時均曾受此喻,儘管多有爭議,但可確定的是對這些大師們歷史成就的肯定。相同地,無論在傳統國畫與當代水墨均擅其長的吳學讓的辭世,不但同樣可稱之為「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同時也是「當代新墨先行者的殞落」。
畢業於國立杭州藝專國畫科的吳學讓,師事於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李可染、關良、鄭午昌、傅抱石、龐薰琹等多位中國近代美術史巨擘們,是極少數傳統功底深厚同時兼具現代思想碩果僅存的畫壇耆老。吳學讓1948年來台,展開了他長達半世紀台灣美術教育的生涯;當今許多台灣藝術界的知名人士,裡頭包含了美術館長、教授、當紅畫擘、藝評家等均受其雨露,對台灣藝術界的貢獻十分深遠。然而博古通今、謙沖氣和的吳學讓,為人謙遜低調,自1997年赴美依親後,吳學讓在台灣藝術界猶如人間蒸發般,訊息闕如。如此低調的身段,讓文化事權單位規畫前輩美術家系列套書時也忘了他的存在、忘了他對台灣藝術界深遠的影響;他離世的消息,台灣文化媒體近乎毫無反應,遠不如緊接在他之後兩天過世、早在大半個世紀前就負笈巴黎、入籍法國的趙無極。
綜觀吳學讓一生的創作軌跡,有傳統寫意工筆,有現代抽象表現,其成就均歸功於年輕時所扎下的堅實根柢,以及晚年不拘泥古典框架,敢於衝破傳統的勇氣。吳學讓所展現的,除了靈動活潑的創造力,更為無數的藝術後輩,立下無懼於新世紀挑戰的最佳典範。年輕時的吳學讓,便已受張大千、溥心畬、鄭午昌、諸樂三等師長在他畫作上落款讚揚或補筆共繪的鼓勵,顯示了吳學讓在前輩們眼中所獲得的賞識。正是這種無所不精的傳統根基,讓半生在傳統書畫中悠遊的吳學讓,開創了以線性意象為主、厚塗濃抹為輔的新墨彩畫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