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真放在精微──彭先誠
愛.自然.劉其偉
堅毅滾動大石的巨人 孜孜不倦的藝術研究者陳德旺
林鉅:回到最初的所在
從沙龍到記錄 鄧南光鏡頭下的美
顏文樑 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先驅與第一代油畫家
關於「人」的討論和訓練 陶輝的四件影像作品
壯遊人間,終須一別 台灣水墨畫家于彭離世
夏瑀:繪畫是一種含蓄的表達
徐永旭 泥土裡的時光賦格
第2頁
莊普 捨我其誰的浪漫與倔強
陳蔭羆 迢迢藝途的獨行者
朱嘉樺 絕不妥協的擇善固執
悼念一代抽象大師的殞落 朱德群與留法三劍客之藝術成就
馬德升:黑乃色之王
擘空者:朱為白
盧明德 植物式的蔓生思維
盧昉 尋找錯置的時空中的自我面貌
賴純純 我的生命.我的原鄉
李二男 跨越古今的浮世寓言
第3頁
石晉華 婆娑世界的行路人
薛保瑕-生命裡的絕對之境
王德瑜 相信你所感覺的
郭維國 圖像的毀壞與重建
渾然大器•藝境自成 耿畫廊推出趙無極紀念展
當代新墨先行者的殞落 悼水墨大師吳學讓,兼概溯其畢生美學成就
于彭 似真似幻,是人間
許雨仁「粗細間境」
曲德益 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林平 生命最好的樣子
第4頁
陳贊雲 看見那座生命的神殿
有期待就會有願景 大象藝術空間館五週年的成果累積:專訪負責人鍾經新
築•新•建•意 細讀陳其寬之生命情境
李民中 天堂就在這裡,就是現在
洪東祿 當凝視生命時,我們看見什麼?
守著藝術•伴著孤獨 席德進繪畫的心路痕跡
全會華 更接近世界的景窗
巴赫的建築風景 以城市為本,考察歷史的厚度
丹普的具象繪畫:流動於色彩與光之間的想像
艾倫里德的「災難繪畫」 介於虛構與真實之間的迷人構成
第5頁
梅丁衍 從來不曾消逝的
以歷史之眼觀悟生命 郝量首次個展「窠影記」
范姜明道 我要的就是隨遇而安
劉世芬 我的祂真的很酷
袁旃•許藝術一個未來
連建興 廢墟深處的稀微幽光
涂維政 在際遇中保持信仰
許東榮 行雲流水•隨心所欲
楊世芝 整體的自在
專訪利物浦雙年展執行長路易士•比格斯
第6頁
王俊傑:最真實的虛構
許雨仁 死亡是我最好的朋友
倪再沁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不斷連載的藝術人生──李明則
專訪萬寶龍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陸森–托利克斯
專訪2010台北雙年展藝術家希朵•史德耶爾
乘著藝術遨翔的自由鬥士 蘇旺伸
用畫筆淨化人心的入世靈光 江賢二
人蟲之間的異想世界 寫在黃柏維「擬態」創作個展前
藉藝術歸返原鄉的在世行者──林鉅
第7頁
用藝術打抱不平的彼得潘──楊茂林
蘇拉西•庫索旺Surasi Kusolwong
西方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 賴瑞•沃許與AW Asia
陳慧嶠 被暗喻在針尖和雲朵間的行星
攝影的喪失 專訪田口和奈
郭典:創作=真實的記憶
陳界仁 牆外的沉默
進入重新覆寫的生命系譜 姚瑞中
黝黑記憶裡的曖昧幽光 吳天章
文∣孫曉彤 圖/攝影∣李遊
當代水墨領域代表性的藝術家于彭,於10月13日晚上8點17分因肝癌併發,於台北新光醫院過世,享年59歲。于彭出生於1955年,本名巫坤任,祖籍廣東梅嶺。出身自台北外雙溪一帶的務農家庭,于彭從小就展露出對於藝術的極高天賦和志趣,但因心性自由,不願為學院教育所限制,因此並未進入過任何美術學院學習。17歲那年于彭立志成為畫家,22歲開始在台北新公園(現為二二八公園)一帶的畫人像,成為街頭畫家,而也是那段經歷養成了他細膩的觀察力和快速描繪人物造型與氣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