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擘空者:朱為白

文∣陳湘汶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1929年出生於南京的朱為白(原名武順),在1949年期間來台,在1950年代初開始接觸藝術、博物館展覽,並且在1952年進入台灣重要畫家廖繼春的「雲和畫室」習畫,而後一年調往馬祖駐守至1954年調回台北,在該年認識了未來東方畫會的主要成員霍剛、蕭勤等人,並且與這些藝術同好在景美國小一同舉辦了作品討論會,這個討論會中每個畫友相約周末聚會,並且攜帶新作提供大家賞析,也積極地為互相提出批評與建議。在朱為白早期與東方畫會成員交流的階段對他的創作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以兩張1957年的〈起步素描〉為例,這時候的作品似乎能夠瞥見廖繼春繪畫理念中塊狀堆砌的美學概念,而更多的是接近原始、未經雕琢的樸拙筆勢,讓人聯想到西方的米羅(Joan Miró)、夏卡爾(Marc Chagall)那些充滿童趣的作品。朱為白隨炭筆與毛筆的材料本質而走,畫出曲動的線條,而這些流動性的線條正好也賦予了他畫面中人物、動物、花卉、房舍的物件所需的輪廓,依這些塊面而推砌出來的元素彼此間似乎像是被一曲樂音串聯,也像是我們經常能在夏卡爾作品中體會到的音樂性一樣。這種畫面中的韻律情調,可以回溯到朱為白早年在陸軍通信兵學校畢業後被派往青島當地時所感受到的俄羅斯音樂、繪畫。而後在與霍剛等人的交往過程中,朱為白拓展了更廣大的視野並且更積極地將他所體會的現代繪畫內涵實現在畫布上。

 
  全文請見《藝外》2014年3月號第5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1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