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江賢二問人算命,對方說他前世是個在京都的日本和尚,而且還看見一名藝伎正為他倒滿一杯清酒。又往前一世,江賢二變成了來自中國東北的掛單和尚,在石洞裡獨自修行,偶爾有人為他送來饅頭……或許,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讓江賢二決定在今生繼續修道,以他手上的畫筆來淨化人心。
影響江賢二最為深遠的,一是音樂家馬勒(Gustav Malher,1860~1911),另一位則是現代雕塑家賈柯梅第(Alberto Giacometti,1901~1906),兩者都不是畫家,但他們探索人性深沉內涵的努力,卻是同樣執著;其作品與江賢二的精神內省追求,也同樣接近。賈柯梅第源自對人類形像的的獨特觀點,反映了其對於人類存在價值的探究的創作,則在江賢二夫妻在1967年首度踏上巴黎的土地,帶給他極大的視覺衝擊與內心震撼。他回憶說:「其實我到巴黎去,想學的是雕塑。那時龐畢度中心每個週日下午免費參觀,我就一次又一次地來到賈柯梅第的〈行走的人〉面前,與之溝通、對話。後來才終於發現,原來吸引我的不是雕塑本身的肌理,而是從旁邊瀰漫出來的神秘氣息,彷彿一股奮力往外推開的強大力量。」至此,江賢二走進了賈柯梅第的靈魂深處,也為自己的創作找到一條異常清晰的道路。直到今天,江賢二位於關渡的工作室入口處的牆上,依舊黏貼著一張30餘年前在紐約所剪下的賈柯梅第之作品介紹。報頁已嚴重泛黃,在其中仍依稀能看見江賢二始終不變的人性關懷。而這也幫助我們去理解,為何他大部分的作品看來都似乎不見邊界跟盡頭,不知從哪裡開始,也不知在那邊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