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林鉅進行了首次繪畫實驗行動:「閉觀」。在90天裡將自己關在玻璃屋內,停止言語、閱讀以及與外界的任何互動,只專注地作畫,引起極大程度的注目。解嚴前一年的1986年,由陳界仁出面召集包括林鉅、高重黎、陸先銘等藝術家,在東區廢棄公寓策畫「息壤」一展,在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進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息壤」這個詞彙源自《山海經•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指得是可以自動生長的土壤。用「息壤」修築的堤壩,當洪水高漲一尺,堤壩也會自動增加一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物。他們希望以這個充滿寓意的名字,表達出反抗主流藝術結構與意識,持續對政治議題表達關懷和呼應,並期許體制外的藝術能夠生生不息,以建立台灣藝術本體性的訴求。經過此展,「息壤」也順理成章成為一個團體,先後在閒置公寓、私人工作室等舉辦過五次聯展,由於部分成員從事影音工作,與劇場界接觸較多,也因此被視為後來錄像藝術、科技藝術與行為藝術的先聲。回顧這段往事,林鉅似乎對於「息壤」影響了新世代以「觀念」為創作導向的美學思想絲毫不以為意。他笑說,這其實就是年輕人搞的團體,還是出自叛逆跟好玩的成分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