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境並不優渥,楊茂林小時候唯一的玩具就是大自然界裡的昆蟲,小學生的他立志成為一個野生動物園園長,「我真的不是隨便想像而已,而是希望能夠買下大肚山一整塊地,一直延伸到海邊去。這樣才可以把山、河、海的生態全部完整地含括跟呈現。」到了國中的時候,青春期情竇初開的楊茂林將志願換成了詩人,因為覺得當詩人比較容易追到女孩子;等到發現不用當詩人也能交到女友時,他就把這個志願給拋在一旁了。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到大學畢業前夕,楊茂林從來不曾興起過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的念頭。
在那個尚未解嚴的時代,跟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楊茂林相當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他不但被警棍打過,也被水槍近距離噴過……楊茂林回憶,「別看電視上那些人好像沒怎樣,被強力水柱打到身上的那一剎那,我感覺好像五臟六腑都被翻轉過來似的。」直到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不但為1970年代寫下了悲愴的句點,也為1980年代開啟了激動的序幕。看著時代的變化,楊茂林深刻地體悟到「我們要求的是那麼理所當然的東西,結果卻完全討不到公道,很氣。」他到很久以後再回想起這段往事,才理解自己當時的情緒原來就是所謂的「心痛」。而這,也成為他下定決心要把藝術當作武器,為在這個充滿不公、不自由的世界中辛苦求得一線生機的平凡百姓討回公道的重要契機。
說穿了,他一直是站在反叛體制的這一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