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面對或享受「現實」的加速物化?

文∣被殖民者「勿縮步」 圖/攝影∣吳嘉瑄、當代館、北美館等

我們的對話中常會出現一個詞:現實,而且這個詞的出現往往在指稱一個絕對客觀事實的同時,也相對地指涉著某個個體的成功或無能。然而,就藝術而言,很長一段時間會被說成脫離現實的人生產著脫離現實的作品,正因為無法直接涉入一般人的現實,所以,大多會出現一種結論:藝術與社會現實無關。然而,跟隨歐美當代藝術現代化,以及順應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公共性逐漸成為藝術的重要內涵,「現實」也因此在近20多年來成為檢驗當代藝術的重要元素。這項面對「現實」的挑戰主要由幾個部分交叉組成:一是社會層次的文化溝通,由國際趨勢的宣揚到文化地位的平等和公共資源的分享;二是從經濟下滑到國家經費緊縮,服務社會與回饋社會的公民責任變成新的道德判準;三是從平權與分享的要求,到今天文創產業的甚囂塵上,藝術被要求必須進入生活、服務生活;最後,進入全球化的浮動市場競爭後,關懷「現實」既是對抗M型社會的重要議題,也成為「先進」國家在人文主議上的主要課題。

 
  全文請見《藝外》2011年5月號第2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