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藝術家說(3)藝術的政治Politics of Art...said the a

文∣吳嘉瑄 圖/攝影∣無

〈藝術的政治:當代藝術與後民主的轉型〉(Politics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Transition to Post-Democracy)一文,論點延伸自2010年「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林宏璋的策展論述觀點。林宏璋在文中由「自我反觀」的概念思考展演與暴露(exhibitionism)的關連,去指出:展演做為暴露可以是奇觀的展示,另一方面,它藉由一種過度的展示(暴露)而顯示出自身欲如何被看見。這正是展示邏輯中顯示自身主體的狀態,問題不在自我的 形象,而是自我如何形象化讓它者接受。在展演中,這個它者所標示出的不僅僅是廣義上的觀眾,同時也是展示空間的場域。而如果這個展演中的展示邏輯是一種特意的顯現與壓抑,讓某部分呈現(或消逝),那麼這本身顯示其構成方式的概念是個政治性的議題。這裡包含的不是藝術做為一種工具性在外部顯示的展陳方式,而是在自身就成立的對立情勢。

「藝術的政治性」指向的是藝術的內部,是藝術生產、消費及流通等模式的操作結構。換言之,是藝術本身如何構造自身的方式。呈現「藝術的政治性」是檢驗藝術自身方法,讓藝術的狀態有如鏡子般反射自身,這是一種較為不確定的情境,藉由不同的觀看,讓原本在藝術中「不可見」的重新可見,而藝術自身的形象可以被認識與觀察。

在此,「自我反觀」去看「藝術的政治性」──亦即林宏璋所謂的指向藝術內部、藝術本身如何構造自身的方式,促發了本文作者史戴爾(Hito Steyerl)去爬梳政治與藝術的關聯,提供史戴爾去思考:當代藝術,或者應該更正確地說,是政治藝術,可以(也應當)去探討的處境問題,其實就發生在藝術自身內,而非再將政治當作藝術以外的他者思考,去再現發生在別處的政治景況。換言之,史戴爾認為,當代(政治)藝術可以為之的作為,是超越再現他者政治的反抗位置,回過身去將藝術場域的政治(即藝術自身的內部情境)作為作品的所在,看它究竟做了什麼因而建構起自身,而不是它向觀眾展現了什麼。

 
  全文請見《藝外》2011年9月號第2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