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物(2)

文∣王聖閎、陳泰松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在本期第二部分的「物」專輯中,王聖閎〈人與世界之關係的重新斟定:或從「劇烈加速度」中的寰宇主義問題談起〉一文,主要針對剛發生的2014「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做出回應,他先從2014TB是否能「觸及地方性之交涉,以及如何與在地歷史、文化脈絡互動的問題」開始考察策展人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的策展論述與作品,觀察到2014TB中關於地方性的問題終究不是其主要鋪陳的問題意識,並且進一步指出「寰宇主義式的關懷」才是雙年展的策展核心,然他認為,寰宇主義式的倡議,仍需要相關的人類學、地理學或生態學的考察作為前提,否則很容易因為欠缺具體的生活脈絡連結和梳理而流於扁平式的想像。由此,王聖閎也進一步提出,台北雙年展究竟要靠攏寰宇主義或者與在地情境及文化架構對話,仍有待藝術圈釐清。
陳泰松〈物鬼:從葉偉立的《仙跡#5》談起〉一文,則聚焦於葉偉立的〈仙跡#5〉這件作品,對此他認為,〈仙跡#5〉值得討論的獨特性就在於「其以物件展現在美學上的多重面向,如從拾獲物到製作物,從個人的所有物到人際間的交換物,或是物件從它被撿拾的惰性狀態到靈異的能動性,所有者如受到物件的施力,撼動他的所有權」。順沿於此,陳泰松指出椅子在〈仙跡#5〉既是物件,也是某個敘事體,當中有個物鬼,因為其作為一種無法被標定、以記號加以錨定的物件,就像是有事發生的離奇。他肯定〈仙跡#5〉其敘事不只是作品修辭的構成,撼動現代性經典的物性思維才是它作為物鬼最具感知張力的時刻。同時,作品也由外部引入象徵鏈結,調解物鬼,將物化解於美學在各種可能的人際交往。(文|吳嘉瑄)

 
  全文請見《藝外》2014年11月號第6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