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否決」專輯靈感來自於南非藝術家肯崔吉(William Kentridge),與哈佛大學科學史與物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物理學家、作家、導演的蓋里森(Peter Galison),他們於2011年共同合作的「時間的否決──序幕」(The Refusal of Time-Prologue)展覽論述所啟發的概念,展覽論述也被集結在2012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Kassel)的「100個筆記-100個想法」(100 Notes-100 Thoughts)計畫內。
針對〈時間的否決〉這個涉及物理學、資訊學與時間的討論,楊成瀚的〈資訊物件與影像存在間的視差:論肯崔吉、蓋里森和米勒的〈時間的否決〉〉一文可被視為是一篇導讀,他由肯崔吉與蓋里森的展覽出發,針對展覽所欲拋出的「什麼是時間?時間如何可能實現?時間能被摧毀嗎?」這三個問題,進而去開展關於「這個展所共同要否決之物,時間、資訊和熵這三者間一定存在著某種關連,某種得以解開為何時間乃是要被否決之物的這個問題的關連。但這樣的關連究竟是什麼?而它又為何以及如何使時間成了這個展覽最終所要否決的對象?」的種種討論。
而另一篇〈以影像微調時間的劇中劇〉,江凌青則進一步從回應〈時間的否定〉「拒絕絕對時間」的概念出發,去介紹並剖析國際以及台灣的新媒體影像創作者,如何在如同創造「劇中劇」一般的情形下,去拋出各種解釋與感受時間的可能,「勇敢對時間提出不同的解釋與假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