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為求革新,以東方精神結合西方技法這種「中西合璧」的藝術家並不在少數,潘玉良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潘玉良獨到之處不僅在於她成熟洗鍊的中西風格,更在於她的女性藝術家身分。女性在藝術地位原先就處於弱勢,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更為嚴重,檢視潘玉良的一生,極其坎坷,在國內因身世而遭受非議,在國外則不時感受到身處異地的孤苦,在她生前,幾乎一張畫都賣不出去,難怪會被稱為「女版梵谷」。
傳奇的一生,再加之電影文學的渲染,潘玉良漸廣為人熟知,然而某些虛構的情節,似乎逐漸掩蓋了真實的藝術家面貌,並且,對她的身世與感情,以及女性身分的關注與討論,似乎也總是多過她的繪畫創作。事實上,潘玉良的繪畫有許多值得關注之處,在藝術史上不容忽視。首先在風格的養成上,她幾乎是集20世紀西方藝術大師之精粹,吸取學院派、印象派、野獸派等不同派別,使她的畫有不輸給男性的勁道,再者,其東方人與女性兩種身分,又融合了極富自由與彈性的線性,以及細膩與感性的主題。
由於潘玉良的作品大多藏於安徽省博物館,因此作品多出現於拍賣市場上,而在畫廊的流通率低。觀察其市場上的拍品,以油畫所占的高價品為多,以裸體女像為主要種類,在前十高價的拍品中,僅有一幅描繪風景,其餘皆為女體創作(註1)。這一方面是潘玉良的創作主題,向來以人物畫為主軸,另一方面,人物畫特別以彩墨為媒材的,同時也是潘玉良融合東西技法風格的大成,因此別具意義,譬如2012年在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的清翫雅集20週年展,集結了42位有實力的藏家收藏,展出三件潘玉良1950年始創作的彩墨人像——少見於圖冊上的〈女讀者〉、兩幅潘玉良以中國民俗為主題的面具系列〈面具之舞〉及〈揭開面具〉。據悉,〈瓶中野菊花〉、〈自畫像〉兩幅早期靜物及自畫像精品也為清翫成員的私人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