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年輕人與培育平台

文∣王柏偉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我們的社會準備好面對「年輕人」這個問題了嗎?
或許我們並未發現,「年輕人」已經成為大多數問題的核心要旨之一。在經濟上,產業界的人才困境其實主要是年輕人如何在校園與產業間無縫接軌的問題;在政治上,解嚴之後的社會運動(不管是學運世代、野草莓世代、還是最近為了洪仲丘而上街的世代)雖然常常訴諸「公民社會」的口號,但是主要的運動參與者主要多是年輕人,因而主要是下一個世代心目中的政治制度結構問題;教育上,除了中學與大學課程的銜接問題外,大學教育取向為何,應該取向於研究還是取向於就業,都牽涉到我們如何思考「年輕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問題;甚至在家庭結構上,少子化現象所涉及也是年輕人如何思考親密關係與家庭組成方式的問題。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社會如何看待年輕人所應扮演的社會角色與社會期待,以及年輕人之於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意味著什麼這樣一些問題。簡言之,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回答這些提問:我們為什麼要在乎年輕人?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到底面對著什麼樣的社會環境?社會是否為他們準備好適當的制度性支撐?
我們這個專輯訪問了田中央工作群與東海大學美術系的林平教授。不管是田中央工作群的黃聲遠建築師與杜德裕執行長在談及田中央工作群組織架構時,還是林平教授在談到東海大學「藝術策劃學程」與未來希望有機會從事的民間策展學院構想時,他們都一致地認為,培育平台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年輕人與他人的協作能力,team up是非常重要的,這類的培育平台更接近一種以計畫為導向的組織形態。透過這種制度性的支撐機制,自主的個體能夠從中學習如何釐清自身在其所參與之計畫中的角色。

 
  全文請見《藝外》2013年9月號第4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