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非關錯誤 The Artistic Debate on Fault

文∣黃建宏、王柏偉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從邏輯的層面來看,這次專輯「非關錯誤」使用了雙重的否定:首先以「非關」否定了後面的語項,而後面這個語項,也就是「錯誤」是一種指向外在現實的否定,這是第二次的否定。透過語言邏輯上的否定以及外在現實的否定這樣的雙重否定,我們就得以讓讀者彷彿透過我們的推論(而不需要依賴讀者自身的實際經驗)體會到本專輯所希望討論的、經驗世界中有關「錯誤」的現象。專輯兩篇文章都清楚地意識到此「語言邏輯+現實指涉」的雙重否定,並基於這樣的雙重否定來開展討論,並認為「失敗」這種命運式的人生與政治想像既不適用於藝術生產,也不適用於當代政治的理解。
黃建宏的〈失誤式閱讀作為一種生產方法〉一文明確地指出,台灣的藝術生產情境與藝術家的生命狀態由於長期處於翻譯現代性的籠罩之下,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創作方式無法與殖民式的理論及概念語彙接軌,導致文本的情感經驗不僅被壓縮還被壓抑,導致某種殖民式的大他者遲遲無法被揚棄,不管是「NG羅曼史」一展還是鄧兆旻的作品,都清楚地將這種生命情境的展示當成主要的對象。
王柏偉〈地方性是全球化失敗主義者的託辭嗎?〉一文亦著墨於此,從台灣政治上在地性與國際化的論爭出發,更抽象地論證了這個論爭背後的時代情境預設,從「全球化」的哲學基礎出發,指出「在地性」是一種以「空間」來加以理解的生存情境問題,將「在地化」視為失敗主義的托辭則是缺乏媒介史結構變遷的壓迫姿態。就此而言,失誤並非失敗,在地化也不是失敗,它們兩者無非是在系統之中的偏行想像。(文|吳嘉瑄)

 
  全文請見《藝外》2015年1月號第6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