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被問到:「你喜歡藝術嗎?」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如果把問句改成:「你收藏藝術嗎?」能夠大聲回答「YES!」的人想必寥寥可數。美的東西,誰不愛?好的藝術,誰不想擁有?但「想」擁有和「能」擁有畢竟是天差地遠的兩回事,特別是在現在這個藝術品不斷衝破高價的時代,要當一件出自大腕藝術家之手的作品,若非口袋極深、資本雄厚的收藏家,一般人即便是窮盡畢生積蓄可能也都買不到作品的一小角。有感於此,台北的忠泰生活開發從2008年開始,便別開生面地推出由藝術家創作的ART FOR MESSES系列公仔,透過增加藝術品的版數,降低並分攤了藝術家的市價成本,第一波的ART TOYS集合了包括岳敏君周春芽等五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將原本是平面的創作轉化為立體的公仔,將總價要上億台幣的五件作品,以數十萬台幣推廣出去,不僅成功替MOT/ART開拓出一批新的收藏家,也奠定了忠泰生活開發在藝術圈的特殊性;今年,他們又把中國藝術家展望和荷蘭前衛建築團對MVRDV「湊」在一起,合力打造ART FOR MESSES的第二波「假山疊塢」,市場效應,值得期待。
如果數十萬對你來說還是經濟上不可承受之重,也不見得就一定和藝術無緣——買不起真正的藝術品,藝術周邊商品同樣也能滿足你的藝術癮。在北京798,處處可見以藝術知名販售的藝術商品,這次我們特別鎖定包括尤倫斯、伊比利亞和阿特塞帝等三家最具規模的藝術商店,與我們分享他們各自獨特的經營理念;而新加坡的MAD則打破「畫廊一定只賣昂貴藝術品」的刻板印象,將平價商品和高價藝術品一起陳列,試圖開創一種具有特色的經營路線;而台灣的詩人許悔之,在卸下權威文學雜誌《聯合文學》總編輯一職之後,在網路創立了「有鹿文化」,邀請藝術家們合作推出具有人文質感的禮品,走得同樣是親民的路線。
除了民間企業外,《藝外ARTITUDE》這次也特別規劃了博物館的藝術商店特區,編輯群走訪了台北當代館、北美館、台北故宮、歷史博物館以及台中的國美館,以訪客的角度帶領讀者來一趟「藝術瞎拼之旅」。
在這個消費M型化的時代,只要你願意,藝術都有辦法跟你很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