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薛松 以火為引•大破大立

文∣熊宜敬 圖/攝影∣季豐軒

上海、浦西、長寧區,一幢樓下經營傳統市場的舊大樓……清晨,菜販肉商,挑斤揀兩,人聲雜沓,在錙銖必較的一元半角討價還價中,呈現這個新舊交替十里洋場平凡庶民的生活實況;入夜,攤清鋪空,窗閉門掩,人去燈熄,在人行道上夜宵小販煙燻火燎中,刻劃著這個發展迅速國際都會底層百姓的生存寫照。

或許,薛松在這個散發著汗漬油味的場域,正醞釀著對五光十色的上海風華表相以火痕拼貼出另一種當下社會落差的烙印。

就在這幢舊大樓的頂層,薛松竟能在喧囂的市井中覓得一方居高臨下、視野無礙的潛思鬆弛之處。夜闌人靜,對月邀飲,藝文友朋,暢懷清談。不多言的薛松,藝術之心是一顆定靜又炙熱的共同體,也因定得下心、耐得住性,才能以充沛的韌性在獨創的「燒灼拼貼」繁複工序中如庖丁解牛般有條不紊的孕育創作。

這個舊大樓頂層的休憩養性空間,距離薛松奮力專注的藝術工作室不遠,一靜一動間,調和薛松的生活與創作律動,也牽繫出薛松對自己藝術生命道途規畫的現在與未來。「再過些年,年紀大了,就在這兒寫寫書法,畫畫國畫。」正值壯盛之年的薛松,在這個頂層空間,已為自己準備了一方頗具中國文人興味的雅致書房。小心翼翼地翻閱著購藏的一套清末《十竹齋畫譜》,薛松說:「這就是我的國畫老師。」似乎很難銜接,燒灼的炙熱火痕、拼貼的繁複工序、鮮麗的視覺色相、時尚的藝術符碼,薛松深層思緒的背後,卻是如此恬淡靜謐的逸興。

這就是薛松,從無比奔放的藝術創作自由中,沉澱出淨化心靈的自由。動靜虛實,陰陽相生……

 
  全文請見《藝外》2011年10月號第2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