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吳大羽 沉默的耕耘者.時代的啟發者

文∣孫曉彤 圖/攝影∣耿畫廊

吳大羽於1903年(清光緒29年)出生中國江蘇省宜興縣的書香耕讀世家,吳大羽身為么子,在家中排行第六,自幼便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他在7歲那年就進入私塾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因為對繪畫有很高的天分和熱情,16歲那年吳大羽赴上海向時任上海美專教授的張聿光習畫,兩年後進入上海「申報」館擔任美術編輯,並且以筆名「吳待」發表短文和詩篇等文學作品。作為中國第一代留學法國的藝術家,1922年的夏秋之交吳大羽搭乘法國郵輪遠赴巴黎,展開他的海外赴笈生涯—他先是學習半年法語,然後在同年秋季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向魯勒教授(Prof. Rouge)學習油畫,次年轉入雕塑家布爾代勒(Antoine Bourdelle)工作室學習雕塑。

意氣風發•中國首批留法藝術家

千里迢迢赴法進修,又如願進入美術學校的吳大羽顯然對學院教育並不滿足,根據學者陶詠白於1979年、吳大羽時年77歲時的採訪紀錄,顯示年輕的吳大羽對自己的藝術取向和學習目標已經有了很高的自覺:「當時巴黎對學院派不感興趣,我後來就自學,想多學點東西。到研究室去畫人體、風景、靜物,也想學雕塑……我還經常到博物館去看,博物館就是『先生』。我只是看看,不臨摹。臨摹只重技法,往往把感覺忽略了。當然,也要看他如何製作的。還要看理論,重理論的學習……當時在學習中,對印象派的東西很有興趣,因印象派以前的藝術已經有人總結了,而後印象派還在發展中。要使自己的藝術處在游離狀態,不斷變化發展,我崇尚畢卡索和馬蒂斯,他們不斷地在創造,他們絕不喜歡停留在他們的水準上,他們是後來者前進的踏腳板。我崇敬他們的創造力,我當時年輕,很蠢,把生命拋在一些無謂的瑣事上,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全文請見《藝外》2013年8月號第4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