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藝術創作,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感情』。要感動自己,也要感動別人。」羅中立如是說。
確實,感情,尤其是對底層艱苦農民的真摯感情,無疑是羅中立藝術創作思緒中最深層的寄託與最豐沛的泉源。
因此,自1980年代以來,在中國當代美術運動曾經的大鳴大放和五光十色中,羅中立從不追逐潮流,始終執著於描繪底層農民的鄉土寫實題材,享受著一種釋放充沛情愫的快感與一種沉澱執拗堅毅的寂寞。
羅中立自1980年〈父親〉油畫巨作起始所建構的鄉土寫實內涵,於藝壇乃至大眾所引起的廣大迴響,何止十年磨一劍!這一劍,在默默錘鍊的伏流中,串起了1970年代中國艱辛動盪的歷史鉤沉,並帶領中國「傷痕藝術」啟動中國油畫藝術第一波改革浪潮,也喚起了中國當代藝術面向國際藝壇的重要命題。
羅中立說:「在歷史長河中,形成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是身為藝術家畢生的追求。而中國當代藝術,更需要在國際藝壇上建立起具中國文化傳統與土壤滋養的鮮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