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到日本筑波大學藝術研究所鑽研複合媒材造型開始,盧明德的創作便跳脫其原本單一媒介:繪畫的創作模式,投身實驗性的複合媒體創作,自此,他的作品便始終與「跨域」概念分不開,這不僅僅是指媒材的應用、或者媒介轉換上面的交流;並且,更多程度是議題與內容上的,例如挪用各式文化或象徵圖像象徵或辨識的形式,便是他創作中用以呈現「跨域」概念的重要處理手法之一,以此盧明德再進一步以此形式方法闡述當代社會議題之間的關聯。
盧明德曾說過:「我有方舟的概念,藝術也就是這樣,因為對未來有所冀望,所以才會有造景,才會有想像。」對一個藝術家來說,藝術就是他的方舟,能承載萬物的方舟裡要帶些什麼,確實是個吸引人的想像。盧明德在早期1990年代便已經開始借用光、電腦、電子媒體、平面繪畫、錄影裝置、立體雕塑、空間裝置、現成物件、行為表演等方式,來實踐其「跨域」想法。像是「圖紋辨讀」系列中,盧明德將他從各地撿拾來的傳統材料與物件如木頭人偶、廟宇剪紙等,轉化為電子資訊圖像,企圖拉出傳統與當代文化觀念、以及物件本身與其象徵意義之間的種種辯證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