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越域,真的越域了嗎? 第六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文∣吳嘉瑄 圖/攝影∣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第六屆數位藝術節「越域」,官方版的策展論述透露了兩個層面的訊息,首先是就展覽本身的策展概念來看,「越域」一詞一語雙關地既暗示了追求逃離框架限制的自由(這也可說是一種對於未來改變的想望)之意(越獄),同時又隱含了跨領域的意涵,這裡所謂的跨領域,指的不僅是跨媒材、技藝領域,同時也是跨時間與地理空間向度的「數位域」概念──亦即,在數位域裡的「越域」,意指一種「翻攪、改變、重新組合、創造新物」的運動過程,數位藝術節透過各種向外連結、分享的運動,串連並蔓延起無數的數位藝術地下根莖據點。回顧過去六屆,從去年第五屆的「CLUSTER串」延續至此屆的活動結構,可以看出數位藝術節試圖做大格局的企圖心。

然而另一方面(或許這可能才是最有趣的),論述中又另外說到:「面臨資源限制的窘境,形成碎型結構的活動型態」,卻諷刺地明白抗議了執行單位:數位藝術中心對數位藝術節舉辦至今面臨長官不支持、情勢越來越險峻的無奈—數位藝術節每年都需台北市文化局約台幣800萬元的補助經費,今年卻硬生生被台北市議會砍了一半,如同上述,數位藝術節在作法上因此轉進為「形成碎型結構的活動型態」尋找活路。對照去年的數位藝術節,今年雖然在活動節目設計的結構上基本不變,但數位藝術中心卻改採以「發包」的手段—活動層層外包出去,請不同單位贊助或協助,像是搭著文建會的數位藝術表演節順風車聯合宣傳與籌辦某些活動、國際邀請展部分更是對外公開招標徵選策展人──來抵擋此屆資金與資源不足的缺口,甚至,連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都動用了私人資金來解決部分問題。而多頭馬車執行的結果,便是造成更多的人事紛爭,以及外界「眼花撩亂」分不清楚活動差異何在的觀感。

 
  全文請見《藝外》2011年12月號第2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