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晃盪於失重圖像之間:劉時棟的「圖像漂旅」

文∣王聖閎 圖/攝影∣中央大學藝文中心

劉時棟近年持續著將拼貼概念與民俗剪紙技藝加以結合的創作主軸,透過視覺上的解離、並置、融混等手法,創生出符號關係曖昧且意涵交織的繪畫性空間。這些重新被剪裁為花鳥魚獸形象的圖像素材,來自劉時棟平日對雜誌、文宣廣告等印刷品有意識的蒐集成果。在此,紙本圖像成為一種自原先脈絡剝離的拾得物(found object),而藝術家則成為不折不扣的圖像拾荒者。勞動卅勞作的概念在其創作中格外重要,正是這點讓劉時棟的作品不同於尋常的影像拼接而保有殷切樸實的手工性,進而產生出一種細緻的感性溫度。

仔細觀察這些紙本圖像彼此之間的連結關係,便能明白如此的創作是以極為單純的操作方式,重新回到一種令人專心致志的純視覺性畫面營造:劉時棟的圖像剪貼往往沒有任何預設草稿。在反覆翻閱書籍或雜誌時,任由腦海中的圖像靈感主導,隨手將有所感的部分裁剪下來。有時先是拼出一個大致結構,再仔細修整細部,抑或先放上許多零散小圖,最終再逐步清理出整體構想。藝術家一方面保有即興發展的特質,讓圖像的抉擇滲透、游離在有意和無意之間;但另一方面,卻又以極為專業的視覺造型訓練,收拾這些剪紙碎片所構成的整體關係。簡言之,上述這樣的製作過程,是再淺明不過、任何孩童都能上手的創作方式。但也正因如此,重點比較不是這些被藝術家重新脈絡化的當代影像,究竟產生出何等曖昧、多重而岐義的符號意涵?抑或,這些看似紛雜滿溢的符號表象是否體現了當代影像社會某種潛在的資訊焦慮?而是一種不斷回歸媒材基底之關注的美感經驗,以及在如此製作模式背後所透露的「身體-作品」之連結關係。

 
  全文請見《藝外》2010年10月號第1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