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眾生相背後的時代意義 德國當代藝術特展IV「Facing Reality」

文∣吳嘉瑄 圖/攝影∣也趣藝廊

一直與柏林E105畫廊(Studio E105)以及德國策展人魯克勒(Dr. Bernhard Zünkeler)合作的也趣藝廊,10月推出了德國當代藝術特展:「Facing Reality」,展出包括巴赫(Michael Bach)、漢恩(Gabi Hamm)、艾倫里德(Wolfgang Ellenrieder)、巴拉赫(Heike Kati Barath)、芭許(Gabriele Basch)、丹普(Andrea Damp)、西斯蒂希(Michael Sistig)與保利(Caspar Pauli)等八位青壯輩藝術家作品。這個合作系列展以往強調推薦年輕藝術家與創作媒材的多樣性,而此次則做了一些調整──除了年輕藝術家,還帶進知名的中壯輩藝術家,如上述的漢恩、艾倫里德等,試圖以此勾勒幅度更廣的德國當代藝術面貌。從這次調整方向的嘗試上,可以看出德國當代藝術特展系列越來越具更明確的策畫方向,並且作品整體呈現的細緻度更較以往。

關於「Facing Reality」,特地為此展來台的E105畫廊總監、同時也參與這次展覽策畫的普夫(Ronald Puff)表示,借用的「face」一詞原本就具有雙關意含──面對,以及臉孔之意──臉孔在此正作為一種深刻意義的表象面貌,同時,它也是西方藝術表現中兼具深厚文化歷史意義的主題之一;透過對一張張臉龐的描繪,藝術家以此揭露了其所反映出更深層的人類心理面貌,以及時代歷史文化意義。

 
  全文請見《藝外》2011年11月號第2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