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文章
一種關於未來的救贖 梅丁衍「台灣之光」

文∣吳嘉瑄 圖/攝影∣藝術計劃

梅丁衍把握了「台灣之光」既作為一個描述專用的名詞,同時又作為一種不特定指涉的圖騰符號的特性,主要以平面的文字與色彩之配置來加以處理,這即是何以梅丁衍此次一改其以往慣用的裝置手法、甚至近年所嘗試的攝影加上後製的合成影像方法都先擱置一旁,回歸口號卅標語那原初來自於創作者手繪的製作方式,就如同他在自述中以蘇俄「絕對主義」或「構成主義」伴隨著政治標語的海報美學風格加以類比一般。在〈台灣之光〉這件作品中,梅丁衍以一現成物設計: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早期的紅標米酒識別logo作為作品主體,曾一時蔚為大眾搶購囤積、甚至私釀的米酒,當然堪稱是台灣之光,而黨國機器的思想隱然也透過了此民生必須物資加以還魂。裝置加上繪畫的〈大同〉,梅丁衍則以大同電鍋配置語意曖昧的藍綠色繪畫,暗指台灣內部藍綠兩個政治族群所共同創造出的台灣之光奇蹟,以及那彷彿永遠無法達成共識的「大同之境」。〈早安!聖馬可〉則直指了台灣官方文化藝術政策始終欲以外交任務作為目的的策略考量。
透過藝術家各式各樣對於「台灣之光」意涵的表達,我們也不禁想問:台灣的未來真的來臨了嗎?

 
  全文請見《藝外》2013年8月號第4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artitude.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artitude.ad@gmail.com